第186章 出使东夷

历史记载,帝乙曾针对商东部的人方,就是东夷,展开征伐,有记载“帝乙十祀征人方”。

然而,后世一些学者认为,应该更正为“帝辛十祀征夷方”。

也就是说,帝乙在位期间,对东夷并没有多少战事。

子受记忆中,也就是自己重生后经历的那次,后来基本没什么大的军事行动。

帝乙在位的前后二十多年,国力衰微,根本没有能力征战。

所以朝廷大部分时间采取怀柔政策。

对西周联姻,对鬼侯放纵,对东夷安抚。

特别是东夷,历史上徐城一带早就落入东夷之手,骑兵直逼大商旧都亳城。

南方的淮夷也是蠢蠢欲动。

大商的疆土,在帝乙时期,掌控的面积是最少的。

当帝乙将王位传到子受的时候,大商超过半数的诸侯与朝廷已经貌合神离。

王权对诸侯国的影响力降到低谷。

子受可不愿意接手这样的烂摊子!

所以必须在即位前的这九年时间里,平服东夷十六国,使朝歌以东成为大商的后花园。

其实这十六国也并非铁板一块。

总有办法让他们服服帖帖的。

十六国中,以滨城、胶州、琅琊三个诸侯国最为强大。

这三个诸侯国所在地为现代的日照、青岛、滨州,他们都是拥有三万以上军力的大国。

而且,他们从不顺从大商王命。

无论是征兵,还是赋税,都与他们无关。

当然,他们也不会朝拜大商。

在帝乙时期,这三国的实力比西岐更加强大。

正因为这个原因,帝乙把战略的重心主要用来防范东夷。

这才使得西岐渐渐发展成为与大商分庭抗礼的势力。

出使东夷十六国!

子受迅速做出决定,他要在年前,把东夷走个遍。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