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郭璞辅助,自己推行三年义务教育,更加有底气了!
回到徐城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郭璞为丞相,统管一切政事。
而郭璞上任的第一天,就开始忙碌。
他先是在徐城招贤纳士,走访了徐城一带有名的学者文士,成立国学院。
郭璞的想法是先办学,然后从学院的教员中选拔人才进行组阁,完善徐城的官方机构。
国学院很快就发出了第一篇文告。
徐城一带,凡是满十岁的孩童,必须参加三年义务教育学习。
学习的科目,议定为四门。
一为政治,说白了就是给子民洗脑,教育他们忠君爱国。
二为文学,由识字开始,出对、作诗、着文。
三为农学,学习农耕知识,这也是农业大国的根本。
四为术理,包括测算推演、人文地理,可以算是一门杂学。
满三年学业之后,举行选拔考试。
品学兼优者,入大商各诸侯国的国学院深造,为诸侯国输送官员。
诸侯国的国学院,每年可以推荐人才报考大商国学院。
而大商国学院的学生,就是朝堂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向。
明年开春,徐城就可以率先推行三年义务教育!
徐城国学院,正在热火朝天的搭建房屋。
根据郭璞的计划,国学院秋季就会开始进行培训。
从徐城各地网罗到了二百多名学者文士。
这些人,只要是认识大部分的大商文字即可,郭璞是让他们充当教员。
“在下郭璞,微囯徐城丞相,今日召集诸位,旨在推行殿下之义务教育大计。”
“所谓义务教育,指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官方的义务,为孩子提供教育条件,另一方面是家庭的义务,必须保障孩子接受教育。”
有的人不理解,开口询问:“假如某个家庭不让孩子上学怎么办?”
郭璞正色道:“我徐城共有十到十一周岁少儿三千余人,明年开春全部入学。如有不能入学的少儿,需追究其责任。”
郭璞定定神:“家庭阻拦入学,罚银十两,无依无靠的孤儿,直接入学,学堂补助伙食。”
有人提出质疑:“那我们的学堂在哪里,要三千余少儿入学,这可要花不少银子。”
还有人担心:“让我们做教员,薪俸谁来出,能给多少?”
郭璞胸有成竹:“我们要在徐城七城,每城建造一所学堂,每所学堂为三期建设,每期容纳五百少儿,配备三十名教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