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远交近攻的总方针是已经确定好的。
远交,近不一定攻。
事不宜迟,当即子受拟订国书,并奏请帝乙恩准,颁下圣旨,出访东夷十六国。
帝乙收到子受快马加鞭呈上来的奏章,对子受平服东夷的打算大加赞赏。
东夷十六国一直是大商的威胁,如果能解决掉这个危机,三王子功在社稷!
随即帝乙颁下圣旨,命子受为钦差,出访十六国。
事情出奇的顺利,九月中旬,子受就接到圣旨。
子受派人传书十六国,表示自己将以微囯国主和大商王子的身份,组建使团,访问各国。
消息快速传到了十六国,在各国诸侯之间产生了强烈反响。
九月底,十六国在琅琊会盟议事。
琅琊国主是一个年仅十九岁的翩翩公子,气质非凡,端坐主位,率先发言。
“各位国主,今日我东夷各国会盟,商讨怎样应对大商王子前来出使一事,请大家畅所欲言。”
滨城国主年近六旬,人老成精:“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一些小国国主七嘴八舌的议论。
“干脆拒绝,爱哪里凉快哪里去!”
“不妥,他们是名正言顺,而且还有圣旨,我们怎能抗旨?”
“抗旨又如何?我们又不是没抗过旨。”
“就是,大不了我们就此起兵。”
这些小国,分别依附于滨城、琅琊、胶州,形成了几个利益集团,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也有几个诸侯国并不参与抱团,像子受建造航船所在的海城。
海城国主和几个独立国默不作声。
可是,事情往往都是事与愿违,就算你想置之事外,麻烦还会找到你的头上。
“海城郁方国主,三王子和你走得很近啊,你们是不是已经成为大商的爪牙了?”
听到滨城国主阴阳怪气的数落,郁方如坐针毡。
海城是个小国,在众多东夷强国环伺之中,举步维艰。
与子受交往的一年来,海城得到了不少的恩惠,国力也有发展。
但是,这无疑成为众矢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