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吕范的居住之所布置得极为奢华,他本人日常所穿着的服饰也是精美异常,在当时堪称奢靡之风的代表。不过,尽管生活讲究排场,吕范对待公事却是一丝不苟,勤勉有加,始终严格遵守国家法度。正因如此,孙权对于他的忠诚和勤奋赞赏有加,对其生活中的些许挥霍之举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未加以责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话说当时,竟有人心怀叵测,跑到孙权跟前搬弄是非,污蔑吕范和大将贺齐所着服饰华美绚丽,堪比王者之服。然而,睿智如孙权者岂会轻易受人蛊惑?他当即驳斥道:“想那昔日管仲也曾犯下逾越礼仪之举,但齐桓公却能以宽广胸怀包容相待,并未因此妨碍其成就霸业。而今我之子衡、公苗二人,根本就没有夷吾那般大的过失。他们不过是所配备的兵器器具精良一些,所率舟船车马队伍整齐有序罢了,如此做也无非是为了整顿军容,又怎会对我的统治造成丝毫损害呢?”那人闻听此言,自知理亏,再也不敢多言半句。
时光荏苒,转眼来到黄武七年(公元 228 年),吕范因其赫赫战功及卓越才能,获孙权亲授大司马一职。只可惜,那象征着无上荣耀的印绶尚未来得及颁发到他手中,吕范便已重病缠身,最终抱憾离世。孙权得知此噩耗后,悲痛欲绝,亲自身着素服为其举行哀悼仪式,并派遣使者快马加鞭地将大司马印绶送至吕范灵前。
次年,即黄龙元年(公元 229 年),孙权迁都建业。途中,当行至吕范墓前时,孙权睹物思人,往昔种种瞬间涌上心头,不禁悲从中来,高声呼喊:“子衡啊!”话音未落,泪水早已夺眶而出,且久久不能停歇。待回到都城之后,孙权更是下令要以太牢之礼隆重祭祀吕范,以此表达自己对这位忠臣良将深深的缅怀与敬意。
轶事典故
不肯私请
在那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孙策雄踞江东,展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和霸气。他深知财务管理对于一方势力的重要性,故而委以重任给吕范来掌管财政大权。
彼时的孙权尚还年幼,少不更事的他也曾因为一些私人事务向吕范求助。然而,吕范却坚守原则,毫不犹豫地表示需要先禀报孙策,绝不敢擅自做主应允孙权的请求。这一举动使得年轻气盛的孙权心中颇为不快,两人之间也因此产生了些许嫌隙。
时光荏苒,孙权渐渐长大成人,并开始代理阳羡长一职。在此期间,他曾私自挪用公款以供个人享用。而每当孙策前来查账之时,总是那位名叫周谷的功曹挺身而出,巧妙地帮助孙权伪造账目,使其得以逃脱责罚与质问。孙权对此自然是喜不自禁,对周谷的“仗义相助”心怀感激。
可随着岁月的推移,当孙权最终执掌整个江东之后,他的心境和眼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历经风雨洗礼的他逐渐明白,真正的忠臣应该如吕范那般,始终秉持公正和忠诚,哪怕面对权贵也毫不退缩;而非像周谷那样,为了迎合上司而弄虚作假、欺瞒众人。
正因如此,孙权开始对吕范格外器重和信任,将更多重要事务交予他处理。而对于那个曾经替自己造假账的周谷,孙权则认为其行为卑劣、不可信赖,遂不再予以重用。从此,吕范成为了孙权身边备受倚重的心腹大臣,为东吴的繁荣昌盛立下汗马功劳。
正直严厉
话说那日,孙策成功平定丹杨郡之后,心情格外舒畅。阳光洒落在营帐内,映照着棋盘上黑白分明的棋子。此时,孙策正与吕范相对而坐,聚精会神地对弈着。
棋局过半,吕范突然抬起头来,目光坚定地看着孙策说道:“主公,末将恳请暂时领受都督一职。”孙策闻言,微微一愣,随即笑着回应道:“吕范啊,你如今已是统领众多士兵的大将了,怎可为了我屈尊去担任那区区一个小小的都督之职呢?”
吕范神色严肃地答道:“主公此言差矣!今时今日,我之所以背井离乡,远离故土,甚至不惜将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托付于主公您,绝非仅仅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或是自家妻儿老小。我一心所想,乃是能跟随主公您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这就好比咱俩一同乘船渡海一般,若途中稍有差池,但凡有一事处理不当,咱们二人都将面临船毁人亡的结局。因此,我的这番考量,可不单单只是为主公您着想啊。”
听完吕范这番慷慨激昂的话语,孙策先是一怔,而后不禁哈哈大笑起来。然而,一时间他竟也不知该如何应答吕范的请求。就在这时,只见吕范站起身来,大步流星地走出营帐。待至门外,他翻身上马,手中马鞭一挥,高声喊道:“从即日起,本将便是这军中都督!”声音洪亮,传遍整个营地。
孙策闻听此声,心中暗自思量片刻,终是觉得吕范所言不无道理。于是,他当即下令正式委任吕范为都督,并授予他管理全军部众之权。自此以后,吕范凭借其卓越的才能和严谨的治军之道,使得军中秩序井然、安宁和睦。各项军令法规皆得以顺利施行贯彻,全军上下士气高昂,为日后孙策的称霸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比于吴汉
孙权自从将都城迁回建业之后,某一日召集了朝中的将相文臣举行盛大的集会。众人齐聚一堂,气氛热烈而庄重。
就在此时,孙权突然转头看向身旁的卫尉严畯,提及了曾经备受争议的人物吕范,并说道:“想当年,我曾将吕子衡比作吴汉,那时你们为此争论不休,至今仍未停歇。如今,是否已有定论了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听到此言,严畯微微一怔,随即起身离座,拱手施礼道:“陛下,微臣对此仍是不甚明了,心中实感疑惑。依微臣之见,如此类比,似乎对吕范有些过于夸赞了吧。”
孙权微微一笑,目光坚定地看着严畯,缓缓解释道:“吕子衡其人,忠诚正直,此乃毋庸置疑之事。诚然,他或许喜好奢华之物,但每逢行事之际,总是能够先考虑到君主的利益得失。仅就这一点而言,些许缺点实在不足以令人担忧啊!昔日,吕范毅然决然地避开袁术,心甘情愿地归顺于我的兄长。而后,当兄长作为主帅另行率领军队出征之时,吕范时刻牵挂着兄长的安危,忧心忡忡。他甚至主动请求担任一方都督,以便能够亲自统筹大局、主持要事。其忠心耿耿且勤勉奋进之举,着实令人钦佩不已。正因如此,我才会将他与吴汉相提并论。这其中缘由深厚,绝非我个人的偏爱所致啊!”
孙权一番言辞恳切而有理有据,使得严畯不禁陷入沉思。片刻之后,他再次向孙权躬身行礼,心悦诚服地道:“陛下所言极是,微臣受教了。经陛下此番剖析,微臣方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吕范大人的诸多可贵之处。”至此,这场关于吕范的讨论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孙权对于吕范的评价也深深印刻在了在场众人心间。
人物评价
孙权:①昔管仲逾礼,桓公优而容之,无损于霸。今子衡身无夷吾之失,但其器械精好,舟车严整耳,此适足作军容,何损于治哉?②吕子衡方吴汉。③吕子衡忠笃亮直,性虽好奢,然以忧公为先,不足为损,避袁术自归于兄,兄作大将,别领部曲,故忧兄事,乞为都督,办护修整,加之恪勤,与吴汉相类,故方之。
陈寿:朱治、吕范以旧臣任用,朱然、朱桓以勇烈着闻,吕据、朱异、施绩咸有将领之才,克绍堂构。若范、桓之越隘,得以吉终,至于据、异无此之尤而反罹殃者,所遇之时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