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角还惦记和周泰安去皇姑屯的事情,不待他开口,周泰安就抢先说道:“此地事了,咱们后天即刻启程,这事儿迫在眉睫,如果去晚了可能要误事,告诉工兵们连夜把拆掉的桥梁打捞修复喽,好好休整休整。”
既然不肯放弃江东扶余一片地儿,自然得留下部队驻扎,防备张海鹏卷土重来,同时积极开展土地改革政策,这件事交给王海林来办,霍啸天的一个旅中分出一团士兵和自卫团并在一起,人手也够用,王小宝则带着霍啸天和其余部队回海伦大本营,部队暂时先这样安排,等日后相机再进行调换。
国角的骑兵不可能全部都跟随他前往皇姑屯,私自调兵也很难解释,所以他只留下三十人的一个警卫排跟随自己,其余的也都回海伦驻防去了。
当夜毛长锁和工兵们就开始打捞掉进江里的桥梁构件,部队紧张的抢修着,一直忙了一天一夜才算完工,周泰安也只带了黑皮的侦查排,两伙人马总计六十多人于第三天早上正式开拔,过江桥,绕道宽城子,过奉天,直奔皇姑屯。
————
皇姑屯现在还没有走进世人的视线,这个名字是伴随着一声巨响才闻名于世,张作霖的遇袭,却成就了这个地方,一个因京奉铁路和南满铁路汇聚了人丁的小村落,至此慢慢壮大起来,皇姑屯他并不陌生,周泰安后世曾经无数次经过,不过他那时所见到的皇姑屯和民国时期的完全不是一码事儿。
二十一世纪后的皇姑屯已经是沈阳五大城区之一了,高楼林立,工厂遍地,灯红酒绿处处透着大都市的纸醉金迷,而此时的皇姑屯才不过是个丁点儿大的乡镇,当然规模也跟现在的乡镇有天壤之别。
周泰安和国角马不停蹄一路狂奔,终于在四月中旬赶到了皇姑屯附近,队伍刚打算找个背风的地方休息打尖,却听到一阵激烈的枪声从远处传来,举目四望,几里路外有个若隐若现的小屯子,枪声正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而且村子里黑烟蔽日,显然是着火了。
“咋回事?”国角也看到了,他竖着耳朵听了听,然后肯定的说道:“是三八大盖的声音。”
周泰安点点头,心里有了计较,一摆手,七十号人马悄悄的向那个村落接近,这里已经属于日本势力范围了,南满铁路沿线都有关东军驻守,既然有三八大盖的枪声,那么屯子里进行战斗的一定有日本人,周泰安打算过去看看,同时脑海里自动脑补出无数鬼子屠村的画面。
村子很小,只有十来户人家,都是土房茅顶,其中两间房子已经着火了,正烧得噼啪作响,一伙人正躲在房屋的暗处,不住的朝外面打枪,一群土黄色军装的军人显然已经包围了屯子,不急不躁的收拢包围圈,企图将里面的反抗者挤压出来,双方枪来弹往,打得不亦乐乎。
果然是日本兵!周泰安一皱眉头,扭头对国角说:“日本人围剿的啥人咱们虽然不清楚,但是这个忙肯定要帮的,国团长你们正规军是不是暂时避一避?”
国角只是一愣神儿时间就明白他话里用意,奉系和关东军始终井水不犯河水,周泰安是担心一旦国角的骑兵团明目张胆的开战,会让日本人找到借口,从而生出枝节。
“避倒是不用,老子最讨厌日本人了,一个个耀武扬威的,早就想收拾他们,你该咋干就咋干,我看他们人也不多,都弄死不就没有知道是我干的了吗?”国角满不在乎的说道。
周泰安略一沉吟,默许了,抬头观察对面。
此时枪战还在继续,听动静,屯子里被包围的人数不超过五个,日本兵倒是有十三四个,估计是一个小分队的编制。
“镇南关,你听好了,赶紧缴械投降,日本人说了,只要你弃暗投明,就可以既往不咎,不但你自己可以得到重用,手下兄弟们也能和你共享荣华富贵,你们已经插翅难飞了,好好考虑考虑吧!都是响当当的汉子,可别做傻事!”
日本人的队伍里居然冒出一个翻译喊话劝降,回应他的只有子弹,打得翻译藏身之处土屑迸溅,吓得他赶紧缩回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