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北方边关形势

与此同时,来投明朝的鞑靼人阿儿脱台,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他神色慌张,脚步匆忙,匆匆忙忙地来到明朝廷,向官员们报告,也先正在暗中谋划南侵。这一消息,如同一颗威力巨大的重磅炸弹,在明朝廷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朝堂之上,大臣们瞬间炸开了锅,有的惊愕地张大了嘴巴,仿佛能塞进一个鸡蛋;有的愤怒地握紧了拳头,关节都因用力而泛白。朱祁镇听闻后,顿时感到脊背发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上心头,全身的血液仿佛都凝固了。他深知,若再不采取行动,明朝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国家的命运、百姓的生死都悬于一线,大明王朝的未来岌岌可危。

于是,朱祁镇不得不稍微调整对鞑靼、瓦剌的姑息政策。正统十三年(1448 年)正月,一道严厉的诏令颁布天下:凡与 “虏使” 交易弓箭军器者一律处死。这一诏令,如同在黑暗中猛然亮起的一道耀眼闪电,划破了寂静的夜空,旨在切断瓦剌部获取武器的非法途径,加强明朝的边境防御。然而,诏令虽下,能否真正执行到位,能否有效阻止瓦剌部的阴谋,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就像在迷雾中前行,前途充满了不确定性。

同年十二月,也先再次遣使入贡。这一次,使团的人数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二千五百二十四人,而他们竟然虚报三千五百九十八人。也先的这种行为,无疑是对明朝的公然挑衅,是对明朝尊严的肆意践踏。此时,王振,这位在明朝廷中权势滔天、一手遮天的宦官,站了出来。他满脸怒容,眉头紧锁,眼中闪烁着凶狠的光芒,仿佛要喷出火来。他下令减少马价,以此作为对也先虚报人数的惩罚。王振的这一决定,虽然看似是对也先的一种有力反击,但实际上,却进一步激化了双方的矛盾,如同在已经燃烧的烈火上浇上了一桶油。

也先得知此事后,暴跳如雷,在营帐中大发雷霆,将身边的器物砸得粉碎。他觉得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认为明朝是在故意羞辱他。他认为自己的威严遭到了挑战,必须要让明朝付出惨痛的代价。他在营帐中来回踱步,眼神中透露出疯狂的杀意,心中的仇恨如同火山即将喷发。

此外,之前也先曾请求与明朝联姻,期望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巩固与明朝的关系,同时提升自己的地位,在草原上树立更高的威望。指挥吴良,在未报告明廷的情况下,擅自同意了这一请求。他以为,这不过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无需惊动朝廷。他未曾料到,这件事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如同平静湖面下隐藏的巨大漩涡,一旦被触发,将掀起惊涛骇浪。当也先的使团来到明朝,称这些贡马是 “聘礼” 时,不知情的明廷一口拒绝。这一拒绝,犹如一根导火索,彻底点燃了也先心中那熊熊燃烧的怒火,他心中的仇恨瞬间被激发到了极点。

也先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践踏,他怒发冲冠,咬牙切齿地发誓要让明朝付出代价。他召集麾下将领,在营帐中日夜谋划,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他们围坐在一张巨大的地图前,手中的马鞭不时地指着地图上的各个地点,讨论着进攻的路线、兵力的部署。于是,他以此为借口,决定大举入侵明朝。

在也先的精心策划下,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即将爆发。北方的草原上,战马嘶鸣,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呐喊助威。瓦剌部的士兵们磨刀霍霍,他们身着厚重坚固、寒光闪闪的铠甲,手持锋利无比、削铁如泥的兵器,眼神中充满了嗜血的光芒。他们渴望在战场上大肆杀戮,抢夺财物,建功立业,每个人的心中都燃烧着疯狂的欲望。

而明朝,在经历了长期的姑息与懈怠后,军队的战斗力是否依旧强大,将领们是否能够临危不乱,排兵布阵,是否能够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保卫自己的疆土和百姓,一切都还是未知数。整个明朝,都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战争阴云之下,命运的齿轮,开始缓缓转动,明朝的未来,充满了无尽的变数,是走向辉煌的胜利,还是坠入黑暗的深渊,无人能够预知。

而在民间,百姓们还未完全察觉到即将到来的巨大危机。集市上依旧人来人往,小贩们叫卖着各种货物,有新鲜的蔬果,那鲜艳的颜色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美好;精美的手工艺品,每一件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还有从远方运来的奇珍异宝,吸引着人们的目光。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生活之下,一丝不安的情绪也在悄然蔓延。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担忧国家的未来,他们在茶馆中,围坐在一张张小桌旁,低声议论着北方的局势,眼神中透露出忧虑;在小巷里,他们相遇时,也会匆匆交谈几句,然后又各自散去。但大多数普通百姓,依旧为了生计奔波忙碌,对即将到来的战争风暴浑然不觉。他们每日早起晚归,耕种着土地,照顾着家人,希望能过上平静的生活。

在明朝的军队中,长期的和平与懈怠,使得部分士兵训练不足,装备也有所损耗。尽管有着许多英勇善战的将领,但面对瓦剌部有备而来的强大攻势,他们心中也充满了忧虑。军饷的发放有时也不及时,导致士兵们的士气受到一定影响。士兵们私下里会抱怨,对未来的战争充满了恐惧与迷茫。而在朝堂之上,除了应对麓川之役和北方瓦剌的威胁,大臣们还陷入了权力的争斗之中,各方势力明争暗斗,为了争夺更多的权力和利益,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他们在朝堂上互相攻击,使得明朝廷应对危机的能力进一步削弱,整个朝廷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战争的阴影越来越近,整个明朝仿佛站在了悬崖的边缘,命运的天平开始剧烈摇晃,等待着它的,究竟是浴火重生,还是万劫不复,无人能够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