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的距离转眼而至,不等到城门前,就有守门的士卒看到了这二百人马,随后守门的将领就知道了此事。
站在城头上向下张望,这名将领一眼便认出了领头的侍卫统领。
“是李伯维贤弟吗?你怎么带队回来了?将军呢?”
李匡带着八百多亲兵在阳关住了差不多半年时间。对于普通士卒城中大小将领可能不全认识,但是李匡的侍卫统领谁能不认识。
李伯维向上拱拱手。
“正是在下。是赵兄么?我奉将军之命,有紧急军务。”
说着从怀里掏出令牌晃了晃。
见状,守门的将领道:“我这就安排手下开门,不过还请李贤弟配合查验一番。”
“应该的,自是不会让赵兄为难。”
说着,李伯维只带了几个人驱马上前,在城门口与守门的将领碰面,查验了令牌后,这名将领才放心。
“贤弟这是要去干什么?将军离开阳关可还没几条呢。”
“还请赵兄见谅,将军的紧急军情。具体的还真不能和赵兄说。”
说话间李伯维冲大部队招了招手,示意他们前进。
守城的将领尴尬地笑笑。
“不便说,为兄就不问了。贤弟有公务在身,我也不便多留,有什么我能帮的上的,贤弟尽管说。”
李伯维咬咬牙,为了事情办的顺利,还是拒绝了对方。
“多谢赵兄好意,事情紧急就不麻烦赵兄了。”
两人说话间,这二百来人已经通过了城门进入阳关。
热介甫心里也有些激动。终于走进了阳关,第一步算是成功了。
却不敢表现出来,低着头随着众人一起进城。
“军情紧急,我就不去拜见城守将军了,还请赵兄代为传达一声。”等手下这二百人差不多都进城了,李伯维拱手与守门的将领道别,追上众人,顺着街道直奔南门。
顺利的离开阳关,李伯维稍稍放松了一些。
热介甫也松了口气。
过了阳关,距离金城虽然还有两千多里地,不过这队人马都是骑兵,行进速度极快的。
现在消息并未泄露,路上也不用担心有人截杀。路上就要顺利很多。
果然和预想的一样,这一路上穿州过府,行进的速度极快。四天过酒泉,再行三天到了张掖,沿途的几座城池在见到李匡的令牌后,也是一路放行,还供给了些粮草。又走了十天就到了金城。
进城以后,李伯维带着热介甫直奔李升的宅邸。
所幸李升就在家里,李匡的侍卫统领,李升自然是认识的。见到李伯维后,李升也大为惊异。
“你怎么回来了。李匡呢?”
李伯维并没有回答,从怀里取出李匡的书信双手奉上。
“升将军,所有的事情都在信里,还请过目。”
接过书信,李升不着痕迹的检查了一下火漆才撕开信封。仔仔细细把书信看了几回。李升抬头看了看李伯维身边的热介甫。
“这位就是楼兰的太子殿下?”
热介甫上前行了一礼,道:“在下正是热介甫,不过不是太子。”
“你把具体情况跟我说一说。”
热介甫答应一声,把这十几年来的情况讲述一遍。
听完热介甫讲述,李升哦了一声。
“我说呢,原本听说丝路繁华,我却从来没有见过,原来是这个原因。”
李伯维躬身道:“将军还吩咐小的,给升将军带几句话。”
“你说。”
“第一,此事还请升将军在家主面前帮着说几句话。另外一定要争取到护送商对统领的职务。到了阳关后,一定要小心那些与盗匪勾结之人,一旦查实,严加处置。”
李升点点头。
“放心吧,事情我自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