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余年前的中国,南土地区仍多是荒蛮之地,远没有中原地区发达。
不过,代表古蜀文化的三星堆遗址,说明这时长江流域的人们辛勤劳作、生息、繁衍,他们的文明和殷商黄河流域文明是同步的。
殷商时期,中原文化和南土的也有过密切交流,南土基本上沿袭了中原礼制和风格。
了解这些之后,语言不通也就有了解决之道。
因为不管是中原文化还是南土文化,说到底都是一脉相承的,就像现代一样,各地的发音不同而已。
大家说的慢一点儿,加上手势比划,是可以进一步交流的,而且,殷受接受和学习的能力很强,没多久,就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了。
通过交流,殷受了解到沿江的几个部落的状况。
长江流域,在这个时期,没有诸侯国的统治,还是由各部族的人聚集成为部落。
船上的人所属的部落的规模比较大,称为盘龙族,这让殷受想起后世发掘的盘龙城遗址,可以称为南北文化的中转站!
莫非这也是天意?让我来传播中原文化,让我来取经的?
闻听殷受来自北方,而且是大商的王子,船上的人更加肃然起敬,对大商,他们称为大邦。
“大邦之人,来到我们偏僻之地,我们应该举族相迎!请大邦王子移驾我们部落做客!”
说话的人是盘龙族族长的侄子龙飞,这次是代表盘龙族与上游靠山族进行交易的。
盘龙族产盐,所以用自己的盐,去换取靠山族的兽皮。
“那我们就不客气了,我们回到岸上,骑马前行,到贵部落叨扰!”
两拨人,一拨在岸上,一拨在江上,顺江而下,赶往盘龙族。
盘龙族傍水而居,部落远处是一片茂密的丛林,居民的房屋是那种土木结构,坚固厚实,抬眼望去,延绵不绝。
见到江上大船归来,部落里面的人兴高采烈的出来迎接。
此起彼伏的号角声,人们的欢声笑语,孩童们蹦蹦跳跳,使部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大船靠岸,不少人开始搬东西。
龙飞上岸,约着殷受一行人,前往参见部落首领。
殷受命亲卫骑兵原地休整,独自一人跟着龙飞走进部落深处。
路过中央一个大型广场,殷受发现了一个高大宽阔的祭坛,祭坛的一根柱子上面,有一颗巨大的动物头骨,殷受也判断不出是何种动物。
绕过广场,来到一间宽大的房屋,门口有两名侍卫把守。
龙飞上前见礼:“两位大哥,族长在吗?有大邦贵客驾临,烦请通报。”
两名侍卫看了殷受一眼,相互对视,然后一名侍卫转身掀开门帘进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一会儿,侍卫出来,向殷受躬身:“族长有请大邦贵客!”
殷受解下自己的佩剑递给他:“有劳了!”
虽然人家没要求交出武器,这主动交,也是礼数。
龙飞对殷受说道:“请贵客面见族长,我就在这里等您!”
殷受和龙飞拱手,走进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