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63集

下利是肠道有水气

如果或者是下利,下利就是拉稀,一天十次,二十次,十几次的拉稀,这是肠里有水气,肠里有水气,也是在组织里头的,并不是在肠子那管道里,要在管道里,排出来就没有啦!他不是,他在组织里头呢!所以他老想排,老想排,排不出水去,只是少量的排出一点儿粪去,而且很稀薄的粪。

小便不利也是水气现象

小便不利,一天十次小便,八次小便,每次小便排一点儿,五次小便,没一次正常小便排的多,代谢不出来,所以小便就不利,水储留着,代谢不出来,这是有水气的一种现象。

水气病咳喘无痰坐轻卧重

凡是有水气的,咳,都是无痰的,喘,也是无痰的。但是它还有一个特征,就是体位,不管你是喘,还是咳,你要是卧位,就重,老咳老喘,喘得厉害,坐位马上就显好。为什么?因为是有水气,你一想就知道,这个水是有重量的,它在组织里头,是可以活动的。如果说他要是,卧位,平躺着,这个水气在肺里头,整个一个肺里头都有水,所以咳、喘就加重,他要是坐位,坐起来,这个水是向下,这肺的下半截充满了水,上半截就轻了,所以他这个呼吸,或者是这个气管的分泌,就少了,他的咳也好、喘也好,就相对地大大地减轻了,这是喘和咳的一个,有水气,和不是水气的,一个不同的表现。

2、胸水方:胸有水气嗓子痒食道噎

胸水特点:嗓子不红不肿老痒

问:鉴别腰以下有水、无水,不一定就是腿上、腰要按出来……

郭老:最重要的是嗓子不红不肿,老痒,又不红又不肿,你痒什么呀,又没痰,又没分泌物,你痒什么呀,这问题不就在这儿嘛,再问他咳嗽,晚上咳嗽得多,白天不咳嗽了,确定了就。那是喉咙这堵着,一会儿,一高兴没事了,一会儿,一个不痛快又堵上了,他又痒了。也不疼也不咳嗽,它这个东西我再给你说一句你就明白。这个食道这个肌肉是一环一环的,是环形的肌肉,它这一个环这么一收缩,下头这一个就扩张,它这个一收缩,下头这个就扩张。我们弄一块面包,在这里一嚼,这么一咽它就下去了,它怎么就下去了,上头挤,下头松,赶到了下头又挤了,它再下头又松,就这么这么挤下去的。它这咽喉这儿,老痉挛着,知道吗,它痉挛着,痉挛你就不舒服,我这老堵着一个东西,它没东西,就是它这个肌肉痉挛,你咳也咳不出来。能咳的出来吗?你咽也咽不下去。能咽下去吗?它是这么个东西,这个方子以后还要讲的,这属于杂病。

柴胡30克 茯苓40克、桂枝30克、党参30克,薏米100克单煮,用薏米汤煎药。成人两次分服。

单独地煮薏米,煮出的汤来煎这个药,这是一绝,我跟你说。

问:那个锅要不断地搅拌吧?那个汤是粘的……

郭老:多粘啊?你煮过没有?你没煮过你就问我黏?你一定会出现这个现象。哎呀,我找了18个大夫啊!我怎么说18个?昨天我听见人说过。我找了18个大夫啊,都没治好啊,治了20年没治好,他这几服药治好了,你说怪不怪啊?将来你们记住,他们那个大医治不了,这病他们要治不了,你一治他就好,当时他马上产生一个反应,哎呦,这不可思议啊,你慢慢地思议去吧,不是不可思议。

3、水寒射肺方:肺有水气昼轻夜重干咳(积液二方)

昼轻夜重干咳是水寒射肺

郭老:干咳还有一种,小孩一般没有,都是成年人,或者是成年以上的。他这个咳嗽干咳,没有痰,说晚上咳,白天不咳,他有这么一个特点。这一个特点让你明白了,你看这个人啊,比较衰弱,尤其腿上有水肿没有,看一看,小便少不?看一看,你权衡一下,这个人是肺有水肿。这个肺里的水肿怎么治啊?用干姜、五味子。再看看有别的病没有,如果要是没有别的病,有水肿,用茯苓、泽泻、白术、甘草加上干姜、五味子,肺里水一排出去,不咳嗽了。往往这种咳嗽啊,让那大夫啊,让那线性思维的大夫啊,三个月五个月地,半年六个月地治,治不好。哎呀,你这个咳嗽难治啊,慢慢治吧。你治到什么时候了?半年了,你还没治好,要是明白了这一点儿,也是几服药就不咳嗽了,就好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就是中医说的那一句话,让人难以明白的那一句话,叫水寒射肺。水寒射肺指的那咳嗽,就是指的这种,肺里有水肿。你想一想,为什么晚上它就咳嗽得多,白天不咳嗽?你一躺下,它这个肺呀是平的,水往上来了,白天站着,水往下走啊,上面水少了,就比较通畅这气管。这两个要记住了,这是一个特殊的病,那线性思维的病治不了,你去了一治就好,就比他强这么一点儿。

水寒射肺是水代谢障碍

这就说明这个人代谢有问题,水代谢有问题,我们看到他下部,水代谢有问题。我们就常常要考虑上部是不是水,再看看晚上咳嗽,白天不咳嗽,而且是痒,咳嗽没有痰。他是水,他没有痰,他没分泌物,他的水在组织里头,他干嘛来痰呢。从这种思维啊,结果有一个定论,水寒射肺,就是肺里有水。你常常有胸膜炎,浆液性的,他那个浆液性胸膜炎,水是在胸腔里头,这怎么办啊?西方人是线性思维,你有我给你抽出来,不就完了吗?你抽出来,你抽我还长,你还长我还抽,你老抽我老长,你老长我老抽,那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死了,他没治病啊。你认为抽出水来是治的病啊?那你大错了,它是不长了,才是治病呢。听明白了没有?什么叫治病啊?什么叫医呀?真正地认真,什么是医,什么是病,什么是药,我们何尝说清过啊?将来我们一定要说清楚这些事儿。

水寒射肺方

咳嗽昼轻夜重,或无痰或痰清稀。

柴胡30克、党参30克、桂枝30克、茯苓40克、泽泻20克、白术30克、枳壳20克、干姜20克、五味子25克、薏米100克单煮,用薏米汤煎药。成人两次分服

4、五苓汤:体表可见水肿且排除胸肺水气(积液三方)

中医治水:腰以上发其汗、腰以下利小便

我说的是治这个肺水肿,我们要是从那个利水的方子头里加干姜,五味子,可以连肺水一块儿治了。中医有个原则,腰以上和腰以下,水肿不一样的治法,腰以下要利小便,腰以上要用发汗(编者注:“腰以上发其汗”是仲景针对小青龙汤证的水肿讲的,也适用于水寒射肺证;这里的“发其汗”指用干姜五味子细辛“挤出”肺里的水气,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发汗;这里的“腰以上”指胸肺有水气,辨证可见“干呕干咳”或“咳喘无痰坐轻卧重”,不要求也不排除面部和腿足有水肿症状;如果发现胸肺有水气且面部或腿足也水肿,可以在“挤肺水”的同时,兼纳五苓汤思路运化体液利小便,就如“水寒射肺方”)。

治水,这干姜五味子,是让肺发汗的一张方子,就这意思,让它把组织的水,向外走,通过利小便出去。,我说的这个发汗,只是肺向外走,不包括外周、皮肤血管这一部分,只是说肺组织。我刚才说这个这是腰以下有水,如果腰以下没水,干咳,痒,夜多,白天没有,记住这个特征,就不用那个五苓汤。就用什么呀?就用干咳腰以下没水肿胸有水气方剂。腰以下水肿方:

五苓汤:茯苓40克、泽泻30克、生白术30克、桂枝30克、甘草10克,加上干姜13克、五味子20克。成人两次分服

问:为什么腰以下没水,就要开另外一个方子(胸水方)?是根据什么而开另开一张方子?就是开柴胡、桂枝、茯苓、党参和薏米这张方子,原因是什么?

郭老:他下头没水,你利什么水?就别利了呗,你就治肺水。

五苓散清热利尿排异

说一说水逆吧。“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燥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这一条还是太阳病与发汗有关的一个杂病,还是发汗引起来的一个杂病。大汗出来以后胃中干,什么叫胃中干?不是我们这个胃,这是说得肠,结肠,结肠干燥。还是内部的排异反映没有彻底,排异没有彻底,大汗出了以后结肠的干燥。烦燥出现了心烦不安,睡不着觉,这是排异不尽,没排好,没排干净。这个样子的病要是想喝水,别一下给喝得太多,喝得太多以后会因为胃气,胃的功能汗后比较衰弱。为什么汗后会出现胃的功能衰弱呢?因为汗后津液丧失的多,造成的是供血不足,一切的功能都会下降,所以胃要喝水不可给太多。给太多了以后,造成了胃的负担,出现毛病,不舒服,所以再喝水要少喝,多喝几次,每次喝得量要少一点,不要暴饮,暴饮会伤胃气,会伤害胃的功能。下头这两句是水逆的症状,如果这个人要脉浮还有发热,脉还浮,还有向外排异的表现,可是小便不利,喝水喝得多,老想喝水。渴和消渴的区别在哪的?渴是渴要饮水,喝了水以后就不渴了。消渴不是,喝了水以后还渴,渴还喝水,喝了水还渴,这就叫消渴。要是有消渴的,身有热脉浮消渴的,用五苓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什么五苓散能治这个病?为什么不用茯苓桂枝甘草,而是用五苓散,因为五苓散是清热利尿的,我说得清热是有排异的作用,利尿的,因为有热,为了表述容易(叫)清热利尿。那一个是利尿,因为没热只有水就利尿,这个有热用清热利尿。怎么知道是用清热利尿的?你看泽泻,这是一个,有猪苓,猪苓、泽泻是利尿的,是有清热的排异能力的,这个五苓散是个排异的方剂,桂枝甘草大枣是个自主调节的方剂,这一个是个排异的方剂,清热利尿,以利尿来排异的。

五苓散治消渴

五苓散证消渴,老想喝水,还有啊水入即吐,下午去,为什么下不去?胃里有水,满着呢,再喝水,下不去,吐出来。但是又渴。凡是有矛盾的,这种症状表现,那个病机就在矛盾之中,你看,渴,微热消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这是五苓散。五苓散的用药,茯苓利尿,利水是全身的水,全身组织利水。泽泻和猪苓是肾、膀胱,有热小便不利,是排异的药,利水有两个,一个是排异,另一个是自主调节,都是利尿。你看凡是用茯苓的体内都没有排异反应,都没有热,内部没有热,就是内部没有排异反应,用茯苓。内部有热的,有排异反应,比如说急性肾炎,急性膀胱炎,这类的病都要用,猪苓、泽泻、茯苓,有时候还用别的,比如说还用牡丹皮。

汗出而渴,五苓散主之。不渴,茯苓桂枝甘草主之。这一点听清了没有,就是太阳发汗以后,并非误治,发汗以后,出现了这么一种情况。脉浮数,脉浮数就是还有热。这一个是汗出而渴,汗出而渴,发热恶寒没有了。向表的排异,就是汗法,在汗腺的排异完成了。现在的是渴,是汗出而渴,就是发热,发热不高,汗出身有微弱,发渴的,用五苓散。五苓散是什么?利尿的,是从尿里排异的,因为渴是在内里的,是在里的排异反应,用五苓散。因为渴,渴就是在里的排异反应,就用五苓散。猪苓、泽泻、茯苓,利尿。不渴的,在内里没有排异反应,虽然不渴,也有小便不利,前头说,汗出而渴,它省略了小便不利了,为什么?我说五苓散,你就应该知道有小便不利,用不着再说了,听明白了没有?要是不渴而小便不利的,内部没有排异反应而小便不利的,就是茯苓、桂枝、甘草。

真武汤

5、真武汤:少阴病四肢沉重疼痛或呕或咳或下利或小便不利(积液四方)

真武汤证属于少阴病阳虚病势, 由于阳虚不能化水,或者说是由于循环功能衰弱而影响肾脏泌尿,导致水气内停,出现小便不利,腹疼下利,四肢沉重疼痛。咳、呕都是水气的证状。肺组织有水气则咳,胃中停水则呕。若小便自利不下利,只有脉沉四肢沉重疼痛或呕或咳的亦是阳虚水不化之真武汤证。

真武汤本名玄武汤,宋版避讳改作真武汤。玄武北方水神之名,因以命名治水气之方剂。炮附子助阳强心药,所谓阳,即功能。因附子有增强循环功能的作用。循环功能增进,机体各组织器官的供血增加。因而有增强全身器官组织之功能的作用。所以虞搏说:附子“能追复散失之元阳”。所谓元阳,即维持生理活动的动力,茯苓淡渗利水,芍药通血止疼,白术利水止利,生姜温胃止呕。诸药在附子助阳的基础上而建利水之功。

真武汤方∶

茯苓 42 克 芍药 42 克 白术 28 克 生姜 42 克 附子 1枚炮

上五味,以水 1600 毫升,煮取 600 毫升,去滓,温服 140 毫升,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 100 毫升,细辛 14 克,干姜 14 克;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 28 克;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 112.

三、有水气宿疾的感冒

1、小青龙汤证(积液五方)

如果说发热恶寒,头疼无汗,有水气,这就是小青龙汤证。这小青龙汤,麻黄桂枝发汗的,后面的,干姜、细辛、五味子,这是去水气的。这个干姜、五味子,这两味药是治水气的,细辛也是治水气的,但是它所作用的部位,不太一样。这干姜和五味子,还有半夏,作用在胃、肠,半夏偏于在胃,干姜五味子偏于在肠,细辛偏于在肺,各有所偏。所以这几味,不管你是水气在哪个?是心下,还是在肺,还是在肠,都有同样的排异作用。

小青龙汤证为什么不用茯苓?茯苓这是,利小便、化气、利尿,第一个药。为什么这张方子里不用茯苓?这张方子不用茯苓,因为麻黄桂枝细辛这些药,都是发汗的,有好多的主要的东西,是要从汗里往外排出来,这个时候我们要再利小便,就破坏了发汗的排异机制,这个水液从内部走,不支持他排汗了,所以他这个,感冒的这病毒,不能从汗腺排出来,它是不会向内走的,因为它有一个趋势是向外的,本能趋势是向外的,我们不能用向内的方法,去破坏它向外排异,所以这个方子不用茯苓。因为有麻黄桂枝发汗,水气可以从汗里排出去了,这是小青龙汤的意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区分肠炎下利和小青龙汤证下利。这倒是个内行的题目,这个下利,下利,就说痢疾,肠炎,这好分。肠炎啊发烧,大便次数增多,拉稀,肚子疼,肠炎,有的是合并胃炎,急性胃炎又吐又泻,发烧,有时候身疼,这病毒性的。这个有水气的下利是不发烧,不发烧,有水气,大便稀,次数多,也或者有腹中痛,也常常有腹中痛,这是一个区别。

还有一个,如果说是水气病的下利,小便不利,肠炎也小便少,怎么的?都从大便把水排出来了,小便当然少了。但是他尿赤,知道不?尿,有颜色,胆红素的颜色非常地浓重,这是肠炎。有水气的尿少,是清白的,哪儿都可以分。而且有水气病的,脉搏,是细的无力,要肠炎,脉搏频率是快的,就是脉数,或者是先脉浮,发烧就是脉浮,这是和肠炎的区别。

但是小青龙汤证呢?他也发热,他有发热恶寒,他头疼,还身疼,可是他这个下利,而且还有别的症状,说明他有水气,就光从大便上说,这个大便呢是,没有那个肠炎的,那个腹疼啊、下重啊、下坠啊、小便短赤,没有那个症状,这可以分别一下,听明白了不?听明白了不?能分别不?能分别不?遇到情况了,你看一回你就明白了,我指给你一回,说这是水气的。哦,明白啦!有些东西是在不言中,哦,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