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一场堪称完美的战前动员达到高潮!
魏错面色凝重地站在高处,他那威严的目光扫视着眼前的大军。只见他大手一挥,高声下达命令:“众将士听令!诛逆贼、复王仇,就在今日!”
十万大军,全部戴孝。校尉以上军官,重甲之外,罩素袍;普通士卒则在头上缠一条白色麻布,在戈、矛、戟、殳等兵器上系一缕白色布条。
一眼望去,全军缟素,场面壮观,杀气蒸腾。
前锋抵达鸿沟,鸿沟舟师早就奉令封锁渡口,没收船只,严阵以待。
魏错派出使者,对守卫鸿沟的魏国舟师一番威逼利诱。
舟师守将权衡利弊,揣时度力,自忖不是魏错的对手,更不愿自己的舟师实力受损,于是干脆降了。
鸿沟防线不仅没有发挥作用,而且舟师全力以赴帮助魏错过河,使魏错大军围攻大梁的速度更快三分,令公孙喜备受打击。
十万魏军将大梁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全军缟素的造型,如同一夜之间,天降大雪,人人白头,对城上守军的心理触动非常之大。
公孙喜战前曾制定四策应对。事到如今,使臣被杀,鸿沟被破,前两策未发挥任何作用,已经全数崩塌。
至于第三策,公孙喜曾寄希望于坚壁清野,耗退魏错。没想到的是,魏错全军刚刚伐鲁大胜,从鲁国夺取了大量粮草,掳掠了四万余青壮劳力,根本不受任何影响。
眼下,只能寄希望于第四策能够发挥作用了,希望汉国援兵能够尽快赶到。
当初被公孙喜派向外围的亲信一见大梁被围,立即启动求援计划。
然而,魏国周边,西有三川郡,西北有河内郡、东北有邯郸郡,全部都是汉国新得国土,三方距离都差不多,该向谁求援呢?
公孙喜当初下达的命令是:就近向汉求援,但并没有指明向哪一部求援。
此人与汉国没有打过交道,但对于孙膑却是非常熟稔。因为孙膑曾任大梁守,大梁城就是在他的手中富裕起来、强盛起来,并最终成为魏国新都的。
他曾在大梁城中为官,对于孙膑的仰慕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恰似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
于是,自然而然地,此人快马直奔邯郸,求见孙膑,送上了以新王魏申名义签署的求援信。
孙膑一直在关注着魏国局势的变迁与动向,邯郸郡、河内郡军民早就枕戈待旦,全副戒备,随时可以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