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章 越国中兴

第七:丝麻。大规模鼓励蚕桑养殖和丝麻纺织,桑树种植面积和蚕的养殖数量均呈快速上升之势,以吴城为中心的丝绸产业已然形成,官方还成立了专门的收购公司,统购统销,免除了民众的后顾之忧。

除了销往中原之外,吴地的丝绣产品一路西进,通过开拓丝绸之路的怀氏兄弟之手,竟然在月氏和乌孙国内炒出了天价,成为抢手货。

还有一点,就是扁鹊高徒子明,经过反复实验,最终掌握了萃取青蒿素的方式方法,虽然产量还是不高,但也救活了大量患有血吸虫病的吴越土着,吴越之民家家户户为子明立长生牌位,称之为“活司命”,令子明哭笑不得。

卫鞅唯一有点拿不出手的是,俱酒当初制定的“治越六策”中的教育计划,没有得到深入地落实。

为啥?卫鞅改革思想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弱民计划。他认为“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不仅仅是卫鞅、远在朝鲜的申不害也是这种思想,甚至儒家的孔子也认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是时代的通病。

这一“愚民”思想一直贯穿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直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时,民众的文盲率高达百分之八十,农村地区更是高达百分之九十五。

对于卫鞅这种有着高度主见的能臣,俱酒怀着一种让其充分发挥的心理,这也是将他派到越国的初衷。

至于越国,历史上长期处于蛮荒之地,不入中国主流。且在越王翳之后,陷入无休止的内斗之中,最终国力衰微,为楚所灭。

在这一世,能够实现中兴,也算是功莫大焉了。

而且,历史上许多重要的关口时期,文明往往战不胜野蛮。保留越国的野蛮习俗,强悍民风,未必是坏事。

治国是一条漫漫长路,急不得,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