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一州一县之地,不需一兵一卒

乌程都到手了,湖州还会远吗?这个问题,其实已经算不上问题了。

因为,郑彦华玩的一手“舆论战”,已经将“问题的球”传到了钱弘偓、杜建孚及一众湖州将领的脚下,他们可以选择一脚踢开,双方开战,或者,选择拔脚就跑,把这个问题交给后来人。

毕竟,相信后人的智慧,也是不错的选择。

是夜,城外一片沉默,城中,也是一片沉默。

根据鲁迅先生的那句名言——

将要爆发的人,在继续力量,将要灭亡的人,会逐渐陷入疯狂。

城头的士兵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军队,排列的那么整齐,就跟木头人一样,他们……不会死吧?”

崩伤的士兵说:“唐国一定有神兵器,打不赢,他们用手一指,咱们的人就化成水了!”

释放的俘虏说:“唐军会飞,你知道吗,我亲眼看见,他们从观音岭上飞下来!”

街头的民众说:“唐军说了,只要投降,绝对不屠城,他们都主动放人了,肯定不是假的。”

……

千言万语,除了恐惧之外,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我想活着”。

未动一兵一卒,就能将一座城池的人逼疯,这就是“武力威慑”的意义所在。

当然,决定湖州命运的,决定全城生死的,并不是占大多数的普通人。

杜建孚尽管该丢的人都丢完了,可回归湖州之后,仍然是防御使职务,手中仍然控制着兵权,如果他足够聪明,就只做一件事就够了,即,加固防御体系。

一方面,过彻底切断与乌程的联系,在两个地区生成“缓冲区”,将湖州城池打造成一个信息孤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护城河、城墙、瓮城等物理设施,以及发动“杜氏家族”影响力(软实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尤其是城中大家族的势力,实现“爆兵”以补充城防力量。

这样,湖州至少可以撑5-10天,这期间,派人前往秀州、杭州、崇德等地求援,将唐军围困在湖州城下。

注意,唐军确实很耐打、也很能打,但所以靠大型攻城器械较为笨重,一旦“腹背遭袭”的情况发生,大概率会败退到清溪河口,与李景达汇合。

一句话,以静制动,很难吗?其实,一点都不难,郑彦华搞舆论宣传的时候说了,第二天中午就攻城,你就老实等着就行了。

因为,唐军一攻城就得露馅,什么弓(弩)箭协同作战系统、什么炸药包,就算这个时候,郑彦华手里有155毫米榴弹炮,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攻破啊。

这种情景一出现,被吓得战战兢兢的湖州军民,就会一瞬间清醒过来——

什么嘛,唐军也是会死的!

好不容易形成的武力威慑力,就会瞬间崩塌!

这就跟人类选择程心代替罗辑,换掉的不仅仅是一个“执剑人”,而是瞬间摧毁了“威慑和平”的物质基础,即,“唐军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干死我们啊!”

然而,杜建孚仅做了一件事,就彻底断绝了湖州延续下去的可能性。

堵人的嘴,防民于口!

起初,杜建孚只是觉得,自己没战死、被抓了、又被放,这一操作太丢人了,只是下令在军中严禁谈论战败之事,同时,也算积极地想应对策略。

然而,随着城中人心浮动的越来越厉害,舆论发酵的越来越离谱,杜建孚受不了,请示钱弘偓,允许他调遣兵力、城中巡逻,将“妖言惑众、扰乱军心”的人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