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少数民族佤族与孔明先生的承诺,诸葛亮悲怆的一生…

。“值得一提的是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为稳固内政、肃清南疆,以安心北伐,对云南等地进行南征。”

诸天万朝:嗯?

“在这一过程中,诸葛亮与佤族的卡那曼卷部落建立了联系。”

“诸葛亮要求佤族人归顺蜀汉朝廷,帮助蜀汉镇守边关,永不反叛。”

“另一方面,蜀汉朝廷则承认葫芦王地属于蜀汉领地,如果有人侵扰佤族部落,蜀汉都将出兵支援。”

“而卡那曼卷则作为佤族人的总王,享有统治佤族人的权力,王位世袭。”

“此后的一千七百多年里,佤族一直遵守约定,无论朝代如何更迭,都效忠于中原王朝,从未发生过叛乱。”

“在近代日不落国侵略云南佤族地区时,佤族人民更是奋起抵抗,以守土有责为信念,与侵略者进行了顽强斗争。”

“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诸葛亮的承诺,扞卫了祖国的领土完整。”

……

蜀汉。

“想不到当年一番约定,佤族竟能坚守一千七百余年,历经无数风雨,朝代更迭,却初心不改。”

诸葛亮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那是被这份跨越时空的忠诚深深打动。

回想起南征之时,丛林茂密,路途艰险,与佤族卡那曼卷部落谈判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那时的他,一心为蜀汉的稳定谋划,期望以和平之策收服南疆,让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如今看来,当年的心血没有白费。

“此等忠义,天地可鉴。”诸葛亮轻叹一声,眼中闪烁着泪光,心中满是对佤族人民的敬重与感激。

他深知,在这漫长岁月里,佤族必定遭遇诸多艰难险阻,却始终坚守承诺。

这份执着与担当,让他这个智谋超群的丞相也为之钦佩。

一旁的蒋琬眼中满是敬佩,他此时的心情别提有多兴奋了。

“丞相,佤族此举,足见当年您以德服人的策略之英明。”

“这千年的坚守,是对我蜀汉文化的认同,更是对家国大义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