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父亲,我已十八岁了

郑彩的意思十分明白,大明朝廷已经腐朽,即使张世康有点能耐,但一人之力也难以抗衡。

而大清国虽然目前遇到了困难,但国运正盛,郑家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加入,才能在日后分享到更大的糕点。

风险,很多时候是与收益成正比的。

几兄弟里,老二和老五显然是倾向于大清国的,而老四郑芝彪则对明廷更有归属感。

毕竟这厮一直对大明的武举心心念念,在他的心里,大明才是天下正统。

郑彩很显然跟老二和老五一个意思,但其实他琢磨的更多的,还是他族父郑芝龙的想法。

郑彩心里很清楚,不论郑家跟着大明还是大清,郑家都是他族父说了算,他想掌握郑家再多的权力,也都是他族父一句话的事。

在郑家其他骨干没在场的情况下,加上郑芝龙,五个人中,唯有郑芝彪持反对意见,很显然倾向于投靠大清的意见占了上风。

郑芝龙自打接到崇祯皇帝剥夺爵位的诏令之后,就对大明朝廷失望已极。

背刺张世康失败后,同时又得罪了张世康这个大明第一权贵,按照郑芝龙的判断,郑家继续呆在大明,结局是可以想象的。

但不论如何,大清国的女真人都是异族,自己身为汉人而投靠异族,麾下的众兄弟、士卒若得知这个消息,总归会有人心生不满。

是以,要投大清,但决定不能自己来下,至少家族的骨干成员都要支持。

在了解到众兄弟的意思后,郑芝龙正打算作总结性发言,坐在最末尾的郑森再也忍不住了。

他站起身来,冲父亲以及几个叔叔辈躬身拱手后道:

“父亲,二叔、五叔之言,大木不敢苟同。

大木尝闻,非我族类者,其心必异也。

吾师牧斋先生曾言,若建奴突破边墙,坏我社稷,则我汉家子孙危矣。

那建奴在关内外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为天下人所不齿。

吾家为汉人,流淌着汉家血脉,今两位叔叔之言,引外族而戮同胞,是想让我郑家,也列在史书的耻辱柱上吗?”

郑森说这些话时压抑着心里的愤懑,脸上更是大义凛然,一副不论如何,也绝不会向建虏投诚的态度。

郑芝虎和郑芝豹闻言都有些错愕,这个大侄子,平日里脾气好的很,他们也乐得教这大侄子一些本事。

可今日郑森郑大木却突然连他们也敢顶撞了,再加上这大侄子一上来,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以民族大义和家族名声为盾牌,一下子让两个叔叔辈有些下不来台。

“黄口小儿,懂的什么天下大势?退下!”郑芝龙皱眉训斥道。

“父亲,我已十八岁了!”郑森少有的连父亲也敢顶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