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响亮而坚定

张飞,那位性情直爽的猛将,率先将众人的心声化作了洪亮的嗓音:“大哥,若是这新推出的国债,无人问津可咋办?”这一问,如同平静湖面上投下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汇聚于刘备身上,期待着他那沉稳如山岳的答案。

刘备的眉头微蹙,眼中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喃喃自语,又似在问天问地:“无人购买?这……怎会呢?”话音未落,他内心已是百转千回,思考着万全之策。毕竟,朝廷精心筹备的首批国债,高达五十亿钱之巨,足以撑起冀州、青州两地一年的财政重担,若真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正当这份忧虑如乌云般悄然聚集之时,一道温暖的光芒穿透了云层——卢植,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刘备的恩师,挺身而出,以他那不老的雄心与坚定的信念,为这场金融试验注入了第一缕信心。“玄德啊,你尽管放手去做,老夫相信你定能引领我们走出困境。至于这债券,老夫愿做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认购十万钱,以表支持!”

言罢,卢植抚须而笑,那笑容里既有对刘备的信赖,也有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憧憬。他深知,自己手中的积蓄虽非巨富,但每一分钱都是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与责任。而今,他愿将这份爱化为具体的行动,成为推动时代巨轮的一粒砂砾。

消息一出,殿内顿时沸腾起来,人们被卢植的壮举所感染,纷纷表示愿意跟随其后,用自己的力量为这场变革添砖加瓦。刘备的心中涌动着感激与豪情,他深知,有了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再大的风浪也无法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

于是,这场关于国债的发行,不再仅仅是一项经济政策,它成了一场全民参与的盛宴,一次信念与希望的传递。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债券将如同无数颗种子,深植于冀州、青州乃至更广阔的土地上,绽放出属于新时代的璀璨花朵。在那古老而充满活力的邺城,晨曦如同金色的织锦,轻轻拂过每一寸沉睡的土地,将冬日的严寒悄然融化。街道两旁,积雪如同害羞的孩童,在晨光中悄悄退去,露出它们下那斑斓多彩的石板路。卢植,这位智慧与风骨并存的老者,虽深居简出于官学之内,其心如明镜,不染尘埃,却以一腔热血,悄然编织起国家复兴的梦。

不同于寻常人家的节俭度日,卢植决定以他多年积攒的学识与财富,为这风雨飘摇的国家添上一把薪火——他毅然决然地,将自己的一部分心血,化作了认购国债的坚定步伐。“多谢老师以身作则,此乃国家之幸!”刘备,这位后来居上的英雄,双手抱拳,眼中闪烁着敬佩与决心,他的声音穿透了初春的寒意,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一时间,仿佛春风吹遍了整个邺城,不仅是那些家财万贯的商贾,连文人墨客、江湖侠士也纷纷响应。蔡邕,以诗赋名动天下,他轻挥羽扇,笑言:“吾虽不富,但为国尽忠,十万钱不在话下!”;张嵩,则以沉稳着称,紧随其后:“嵩亦同此心,认购十万,共赴国难。”更有普通百姓,虽囊中羞涩,却也咬紧牙关:“家虽贫寒,亦愿倾其所有,两万钱虽少,却是心意一片。”

最令人动容的,莫过于那位曾经的天子,刘协。他自董卓之祸后,虽身处逆境,但心怀天下未改。在刘备的细心照料下,他不仅重拾了往日的尊严,更在这关键时刻,从自己的私库中取出沉甸甸的十万钱,坚定地说:“朕,虽非昔日之尊,但心系社稷,愿与万民同甘共苦,认购十万,共襄国债大计!”此言一出,满座皆惊,随后是雷鸣般的掌声与敬仰的目光。

次日,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耀在复苏的大地上,冀州朝廷的国债发行仪式在邺城隆重开启。这座昔日比肩长安、洛阳的北方巨城,如今人潮涌动,热闹非凡,仿佛每一寸空气都弥漫着希望与活力。市场之广阔,前所未有,人们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争相抢购着这份承载着国家未来的债券。

“朝廷的债券,是我们共筑梦想的基石!”、“为了更加繁荣的明天,我愿贡献我的一份力量!”……在这片被希望之光照亮的土地上,每一个声音都是那么响亮而坚定,它们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推动着这个国家向着更加辉煌的明天迈进。

在晨曦初破的曙光中,邺城迎来了一个非同凡响的日子——“皇恩浩荡,债券盛宴”的序幕悄然拉开。街头巷尾,人们口耳相传:“走,共赴那场金融的盛宴,去抢筹皇叔亲自背书的冀州债券!”话语间,是对和平年代的信任,也是对财富增长的渴望。

仅仅两日,这股风潮便如野火燎原,席卷了整个冀州大地。邺城,这座历史的重镇,今日更是成为了财富的聚光灯下最耀眼的舞台。东西南北,十座金碧辉煌的发售殿堂拔地而起,它们不仅是债券的窗口,更是梦想与希望的门户。

发售首日,邺城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辉,人群涌动,摩肩接踵。手中握着几分闲钱的百姓,如同朝圣般涌向这些发售点,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有人心急如焚,生怕错过这趟财富快车,争先恐后地在认购书上落下自己的名姓;也有人沉稳老练,立于一旁,观察着风向标,心中暗忖:“待那权贵与重臣率先垂范,我再出手不迟。”

然而,首日的狂欢并未如预期般点燃熊熊烈火。热潮之后,留下的是一片略显冷静的思索。夕阳西下,统计的钟声敲响,令人咋舌的数字浮现——九千万钱,与那五十亿钱的宏伟蓝图相比,仿佛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夜幕低垂,刘备的书房内,灯火通明,映照出他紧锁的眉头和不断踱步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