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诸葛亮等待的,当然不是江东兵,而是另有其人。
江东如今,也可谓是屋漏偏逢夜雨。
年轻的孙大帝迎来了最大的一场危机。
周瑜病故。
不仅是瞬间多出一个巨大的萝卜坑,甚至意味着整个的江东格局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初春的江东,迎来了绿色的希望,但是对于孙权来说,现如今的局面却不怎么样。
周瑜一死,固然对于孙权来说,就少了一种威胁,但是其他方面的威胁,则是变大了。
孙权站在大江边上的一个水寨高台之处,负甲按剑,昂然而立。
在三国历史上,孙权他少年掌权,意气风发,心高气傲,却在江东一再搓磨,最终落得多少有些抑郁症表现,觉得『总有刁民想害朕』……
这或许是大多数掌权者的通病。
毕竟,权柄的滋味太过令人缠绵痴迷,也太容易让人疯狂了。
大江上的风,将孙权身后的披风高高吹起。
水寨之中,江东兵卒正在默然巡逻。
在这些兵卒的手臂上,系着一条麻布,便是算是给周瑜挂丧了。
当然,周瑜只是都督,就算是死了十个八个的都督,也不可能在没有孙权的号令之下全军挂丧。
就算是历史上诸葛亮死后,也不可能全军挂丧,而是到了川蜀之后,在刘禅的命令之下,才正式给诸葛亮三军挂丧。之所以罗老爷子在三国演义当中描写全军挂丧的情节,只是罗老爷子将自己带入到了猪哥视角而已。
孙权在周瑜死后,并没有第一时间跑去给周瑜灵堂祭拜,而是到了大江沿岸,视察水寨。
从水寨高处远眺,可以看见这些半永久式的水寨,在大江边缘构建出一个完善的防御体系,防御着江北进军江东的咽喉之要。
整个防御江北的体系,都是在周瑜还活着的时候,敦促建造的。
在周瑜没死之前,就连孙权都有些不满。毕竟建造水寨等防御设施,不仅是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关键是还要花费大量的钱财!
江东有钱,但是江东又没钱,这和大汉山东之地很是相似。
所以之前的孙权,对于周瑜建造这些水寨,多少是有些腹诽的,但是到了此处之后,孙权才真正感觉到了这些水寨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这些大江上的防御体系,那么等于是向江北完全敞开,毫不设防的。
当年孙策和周瑜,就是利用大江上防御的漏洞,偷渡袭击,一举拿下了江东,而现在江东的防御体系,已经是初具规模,可是统领者却已经永远离开了。
孙权到水寨之处,自然是想要继承这周瑜留下的遗产,但是让他很失望的是,觊觎这周瑜遗产的,远远不止他一个人。
虽然说江东兵卒在经过高台之处的时候,会向孙权行礼致意,但是并不代表着他们就一定都听孙权的号令。
君主的臣子的臣子,未必效忠君主。
二元集权制度,无疑是一个相当落后的,效率低下的制度。
不少人也意识到这个弊病,在华夏唐代之后,就慢慢的开始对于这种二元制进行改革了。
中央集权,就是必须要有大中央,而小地方,一旦什么地方的权势可以和中央抗衡,甚至地方的法规大于中央宪法,那就自然是搞笑频出,混乱至极。
对于下层的兵卒来说,当然归于谁管并不太在乎。尤其是那些老卒,从孙坚那个时候开始,主公都换了两三次了,更不用说是换都督了,但是对于后来新加入江东的,尤其是和周瑜比较密切的军校士官,就自然是忐忑不安。
孙权想要在江东集权,对于周瑜留下的这些军权兵卒,就自然不可能轻易让出。
而对于江东老将来说,周瑜的这些遗产,就被视为是军方的财产,而孙权这个小白脸……哦,小碧眼的,在军事上七窍通了六窍,就想要来获得这些周瑜遗产,这不仅是极大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值得么』?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周瑜。
如果没有周瑜珠玉在前,那么孙十万也不会显得太尴尬,反正江东军将之中,相当一部分对内内行,对外外行,面对弱一些的南越蛮子凶悍无比,可是一旦越过江北线就是手软脚抖。江东真正对外有功的,反而是一些寒门子弟,外来将领。
将为军中之胆,为军心之所系。
如今周瑜身陨,整个江东军就有些群龙无首的状态,就算是孙权来了,也顶不起来。
都督不能定,全军氛围又如何能高昂得了?
孙权内心的煎熬,同样也是难受。
按照道理来说,这个时候,孙家的人应该站出来为孙权撑腰壮胆,并且分工负责对内对外的事项,但是很遗憾,在此时此刻,孙家的人没出面,周家的人也不露头,似乎所有人都在等着看孙权的笑话。
其中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孙权这几年的所作所为并不是十分得人心,另外一部分的原因则是孙权得到东吴之主的位置,并不符合组织规定,大汉习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然,最为重要的一点,依旧是『天下熙熙』!
如果当上江东之主,就会变成江东所有百姓,包括南越蛮子的仆人,要任劳任怨的为这些百姓服务,没有个人的享受和私欲,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