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皇帝闻言,大笑两声,就坡下驴道:
“既然群臣都为赵、戚两人求情,朕便先不追究,朕御驾亲征时,允其戴罪立功!”
见太上皇坚持要征募天下之兵,东征朝鲜,群臣终于沉不住了,各人纷纷进谏,以为不可。
马士英以隋炀帝东征为教训,劝谏太上皇不可轻举妄动。
孙传庭的话更严厉,他说,当下大齐之患在内而不在外,当休养生息,不可再穷兵黩武。
“臣担心陛下前脚刚走,关内又将大乱,好不容易占据的河南湖广等地,又将陷入战火,说不定,又会出现武定元年的惨剧。”
徐光启、宋应星茅元仪等人从军粮调度,兵力征调等方面,大致估算了六万大军所需的粮草物资、辅兵马车,最后得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天文数字。
几位智囊强调说,以大齐现在的国力,很难支撑这样一场远征行动,如果强力推行,结局恐怕不会比隋炀帝好多少····
连一直沉默不语的金应河、葛业文等人,也开始劝说不要轻易东征。
·······
武定皇帝让东方祝端来茶水,默默开始喝茶,等所有人都一一说完,他从怀中掏出份书简,递给森悌。
“这是康应乾从鸡泽县发来的奏疏,他老了,举箸提笔,诸多不便,估计也活不了多久了。你们听一听,这个老头给朕说了些什么。”
东莞仔手捧康应乾奏疏,清了清嗓子,开始大声读道:
“当初,炀帝无道,失人已久,辽东之役,人皆断手足以避征役。三伐高句丽,九路军渡辽河,共三十万五千人,待回辽东城时,只余二千七百人。巨万军资储备器械丧失殆尽,二次东征,亦大败····
“今吾皇征朝鲜,百姓莫不踊跃参军,臣在广平府,所见百姓皆愿东行,官府募十得百,募百得千,而不能从军者,无不愤叹郁邑!”
“臣亲眼所见,邻居有张氏铁匠子,自愿以私装从军,征伐朝鲜,言为武定皇帝报仇,因身高不足,被募兵官拒绝,张氏曰:“不求县官勋赏,惟愿效死辽东!”官员不许,张铁匠激愤之下,遂投郁垒河而死,臣老迈昏聩,今生不得再追随吾皇鞍前马后,建功立业,只愿手扶庭前枇杷树,遥望东北,祈福吾皇旗开得胜,荡平东藩跳梁,开太平盛世。”
群臣听完无不坠泪,马士英眼圈红润,泣不成声道:
“康监军家族罹难,被奸贼所害,还能心系朝廷,砥砺人心,臣等忝居高位,惭愧惭愧。”
刘招孙亲手收起老部下发给自己的书信,沉声道:
“诸位只看到了账面上的数字,粮草、兵饷,都是死的,朕的子民,是活的,他们愿意打仗,愿效死辽东。所以,朕不会是隋炀帝。”
“打朝鲜的理由有很多,为索取战马,为索取太监宫女,为索要······朕,要朝鲜为背叛大齐屠戮宽甸付出代价,这一条就够了。朕意已决,即日起驾回辽东,今年九月三征朝鲜。”
~~~~
太初三年九月壬辰(十五日),王师发宽甸,(武定皇帝)亲佩弓矢,手结雨衣於御鞍後。——《太祖实录·亲征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