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从隋唐时期开始实行,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失去了他的优越性。】
【甚至变得更加死板生硬起来,成为了皇权集中下的封建产物。】
【最主要的是,由于科举考察的内容是儒家经典,就导致天下学子死命的读死书。】
【墨家、算学,农学,天文学,医学什么的通通被视为杂学,根本发展不起来。】
【严重偏科的后果就是,人家进步你没跟上,被远远甩在了身后。】
墨家钜子按捺住心中的雀跃,有了天幕此话,他们墨家的未来,稳了!
孔子也是愕然,儒家成为主流他自然欣喜,但若是只有儒家出众就不是好事了。
如今百家争鸣,各家均有所长,相互交流才能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来啊!
他感叹:“君子和而不同,吾虽儒家,但对于其他诸家的思想并无排挤之意啊!”
孔子:冥冥之中感觉到有很多大锅扣在了我这个老人家的身上呢。
【但从改革的内容来看,那是一点根本性的政治内容都没有啊!】
【所以为了安抚国内主张君主立宪的改革人士,慈禧也是拿出了一套预备立宪方案。】
【所谓的预备立宪呢,慈禧表示我们大清是要搞君主立宪的。】
【但先前改革的结果大家也看见了,所以咱们得慢慢来,不要急,分个十年八年的。】
汉朝,刘彻:emmm,你大清朝能不能撑到十年还不好说呢。
这不纯纯糊弄人吗?
不会真有大傻子信吧?
某些大傻子:......
【老佛爷是深谙糊弄文学的精髓的,你就说我做没做吧?】
【你们要改革我也改革,要立宪我也要立了,不过时间长一点,但总会实现的嘛。】
【你瞅瞅历史上那些变革的不都得折腾个好几年咯!】
【反正不管清朝有没有君主立宪的那天,总之70来岁的慈禧老太太是等不到了。】
清朝,九阿哥暗叫一声好,这老妖婆总算要走了!
再这么折腾下去,大清也不用立宪就可以抬走了。
嗯,君主立宪什么的,九阿哥接受良好。
反正谁继位他也是个闲散王爷的命,立宪之后也没啥区别,顶多就是不从政了。
嘿嘿,反正爷本来也不爱搞这些(^-^)V
谁知道一抬头,就看见自家皇阿玛脸色比刚刚还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