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吐了一口郁气,所幸听天幕所言,那个张居正应该算是个忠臣,大明补补还能要!
【隆庆蹬腿去了,可儿子朱翊钧才10岁,根本无法治理朝政。】
【他命高拱和张居正为顾命大臣,辅佐万历,直到他成年之后亲政。】
【而对于张居正来说,这正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可以一举扳倒高拱。】
【要知道高拱的性子比较专横,为了推行改革在朝中得罪了不少的臣子。】
【尤其是在司礼监掌印太监的选拔一事上,把李太后身边最信任的宦官冯保得罪的不轻。】
冯保温和一笑,眼中却没什么温度。
高拱看不起他这个小小的宦官,没关系,首辅嘛,眼光高些也是正常的。
可有些事情,有一有二却不能再有三了。
他冯保就因为不入他高拱的眼,就做不了这司礼监的主人?
你不愿意,自然有人愿意同我合作。
【高拱几次略过冯保,提拔了其他人作为司礼监的掌印太监。】
【管他宦官还是文臣,敌人的敌人那就是朋友。】
【张居正和冯保各取所需,一拍即合,成为了政治上的盟友。】
【隆庆驾崩之后,不过两个时辰,宫中便传出了圣旨,命冯保代替司礼监掌印太监之位。】
【高拱又不是傻子,当然不信,理所当然的提出了质疑,但还是没能改变什么。】
【对于李太后来说,自然是把自己人冯保放到掌印太监的位置上,才能更放心。】
【对于张居正来说,他只要抗住压力,咬死此事,坐实冯保的位置,才有后续发挥的空间。】
武周,武则天来了点兴趣,倒是十分欣赏张居正。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文人多清高,瞧不起宦官的大有人在,那高拱就是。
但对于宫中的太后和即将登基的幼帝来说,他们需要一个信任的人坐上司礼监的位置。
朝廷不就是这样吗?
联合盟友,打压敌人,只要能握在手中所用的牌,管你是哪路人物,照用不误!
【冯保顺利坐上了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自然也要对自己的盟友投桃报李。】
【因为隆庆驾崩,高拱在内阁中悲痛大哭,也许说了一些担忧国家的话语。】
【在部分野史史料的记载中,高拱说的是:“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
【不过其真实性有待考察,但高拱对于幼帝治国的未来有些担忧应该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