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直接认朱佑樘为父,张太后为母后。】
【朱厚熜虽年幼,却表现出了不俗的政治天赋。】
【以诏书中是说让他来当皇帝,而不是皇子为理由,直接一口回绝了。】
嘉靖年间,朱厚熜服下今日要用的丹丸后,闭上眼开始打坐。
文官的势力历经几朝已经膨胀的太大了,还想接着拿捏他?
更何况,朝堂从来不是铁板一块,想拉他杨家下马的人多的是!
【初次交锋,朱厚熜并未落入下风。】
【在他继位后不久,赫赫有名的“大礼议之争”爆发。】
【杨廷和主张朱厚熜应尊明孝宗朱佑樘为皇考,把自己的亲爹兴献王朱佑杬,尊为皇叔考。】
【朱厚熜想尊崇自己的亲生父母为皇帝、皇后,多次与杨廷和等人商议,通通被驳回。】
【杨廷和先后四次封还朱厚熜的亲笔批示,上书近三十余篇表达自己的坚决反对。】
唐朝,作为权谋窝里长大的李世民,一眼就看出了他们实际上争的是什么。
嘉靖帝一退让,以后在朝堂上可不就得全看那些大臣的脸色行事了?
由此一来,嘉靖的皇位承袭就源自于张太后,也就是杨廷和。
但如果嘉靖的父王追封为帝,他继承的就是大明祖宗留下的大统,而不是张氏和杨廷和的恩典!
【朱厚熜和杨廷和的争斗通过大礼议一事,摆到了明面上。】
【这无疑是传递了一个信号,那就是你们的新老板对下属很不满意!】
【文臣集团内部也并不是铁板一块,有人巴结杨廷和,也有人想借着这个机会向上爬。】
【这些人成为了嘉靖的政治势力,为他冲锋陷阵对抗作为元老的杨廷和等人。】
明朝,早已经愤然辞官的王阳明对于杨廷和的作风是十分不喜的。
作为历经数朝的老臣,杨廷和只知玩弄权术,甚至连宁王谋反此等大事也敢收贿隐瞒!
他不愿意给我王阳明封赏,我也不屑接受他的虚情假意!
【杨廷和在朝中的政敌不少,新继位的朱厚熜也不是个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嘉靖二年,朱厚熜有意刁难附和杨廷和意见的给事中刘最,目的就是给杨廷和警告。】
【杨廷和深谙官场法则,知道再不走恐怕是大事不妙。】
【几次上疏请求退休,与此同时,嘉靖手下的官员摸准了皇帝的心思,上疏重提称呼一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