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朝中的势力大致分为三派。】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是李治登基时操心的老父亲二凤给他留下的,属于门阀权贵一派。】
【但自古以来主少国疑,外戚篡权的事情并不少见,昔日隋文帝杨坚不就是这么发家的吗?】
杨坚:天下大事,为了百姓,怎么能叫篡位呢?
【所以二凤也叮嘱李治任用与长孙无忌关系相对疏远的名将李??,相互制衡,属于中立派。】
李世民瞬间明白了,是科举制!
门阀世家高高在上,掌握大权,甚至不把皇家放在眼里。
而为了削弱世家的影响力,科举考试成为了巩固皇权的利器!
虽然朝中仍然是世族占据大多数,但几十年下来,寒门的人也成为了一股不小的势力。
【而李治想要动手促成此事,还需要新的朝堂势力来做推手。】
【那就是自科举制开放以来进入朝堂的寒门新贵,处处受到节制和打压,早就心生不满。】
【其中以李义府、许敬宗、王德俭等人为首组成了一个新集团,与李治和武则天站在了一起。】
永徽六年,李义府温和一笑。
他长孙无忌多大的威风,我一个小小的中书舍人不知哪里得罪了长孙太尉,竟然要面临贬谪左迁!
真是好大的权力!
我四处求人,无人敢应,那就让我来做这把刀,亲自把高高在上的太尉大人拉下马!
【于是,审时度势的寒门集团揣度李治的心意,上书请求废黜王皇后,改立武昭仪,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当然是极力反对,但也有不少不满他们的臣子见机行事倒向了武则天。】
【而此时,三朝元老李??站了出来。】
【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使局面瞬间扭转到了李治和武则天这边。】
永徽六年,李??无奈的摇摇头,长孙无忌啊,一把年纪临到老了变糊涂了!
陛下已经不是曾经柔弱无依的晋王,而是大权在握的天子!
一味的专横擅权岂能有什么好下场?
【于是在永徽六年的十月,李治下诏废后。七日后,册立武则天为后。】
【而对权臣集团的处置自然也要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于是反对得尤为激烈的褚遂良被赶出京城,贬到了潭州。】
小主,
【那么还剩下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他又将迎来怎样的结局呢?】
永徽六年,长孙无忌心中郁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