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好,这几天我们的凉面卖的最好,大部分人来都是一碗凉面,一碗西瓜汁。”胡大嫂笑眯眯地点点头。
“芳儿曾经还在家里倒腾过桃子汁、石榴汁、苹果汁呢!”梁文元看采芳跟栗巧莺已经说上了话,便把女子商队的事情说给胡大嫂听。
结果胡大嫂直接点头答应了,这反而让梁文元出乎意料,她本以为胡大嫂应该不太同意的,最起码不会这么痛快得答应。
胡大嫂看梁文元发愣,笑了起来,“亲家这是怕我不同意?想着来劝我?”
“啊……”梁文元还没反应过来。
“如果我跟他爹一直在胡家村种地,那可能真的不会同意。”胡大嫂还是笑呵呵得,“可跟着他爹做这么多年的生意,又开了这家饭庄,我要是敢不同意,那爷俩敢天天轮流给我当先生,一直念叨到我同意为止!”
梁文元终于回神,也笑了起来。
胡大嫂笑着摇摇头,“与其让他们给我上课,我再同意,倒不如我直接同意!这样都省心了。”
梁文元点点头,她有些佩服胡大嫂了。
看来还是要多出来走动,多长长见识,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收成再好,也没多少长进啊。
搞定了这些事情后,栗巧莺一身轻松,就美滋滋等着大海归家,带她去女子商队应征了。
可没把大海盼回家,倒是先盼来了宋千户。
这回宋千户倒是真的来公干的,他要选拔几个巡检,用来巡逻检查官道以及各路商队经常走的地方。
本来宋千户最看好大海,但大海出去走镖没在家,宋千户跟桃源县令打了招呼,凡是本县人士,学过武,认字均可前往县衙应征。
告示贴了,宋千户觉得还不够,带着敲锣的官差往各个村子都走了一圈,也算是提前了解下情况,但出乎宋千户意料的是,来应征的人寥寥无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让宋千户有些不理解,连忙找了人打听情况,一问才知道,桃源县认字的人不多,学过千字文的人就更少了。
宋千户明白了过来,再考虑要不要把这条放宽呢?
“千户不可,告示上白纸黑字已经张贴公布,若是朝令夕改……”
宋千户点点头,“罢了,咱们再等等,有人来问,记得说一下,每个月有一两银子的俸禄。”
这法子好使,一两银子的俸禄传开,桃源县的县衙终于热闹了起来。
宋千户忙活了五六天,终于选出了三个人,其实他想给大海有个名额,在他看来拿着官府的俸禄,总比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的走镖更好。
选拔巡检的事情,迅速得在各个村子传开了。
尤其杨家村,因为杨家村认字的人最多,那三个应征上的人,有两个就是杨家村的人。
“没想到啊,咱们村还有人能拿到官府的俸禄呢!”
“可不是啊,这下子咱们跟官府也能说得上话了吧?”
“跟官府说话干嘛?往后给孩子们说媳妇,嫁闺女,不就更顺利了吗?”
“说的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