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娘,阿爷!明年你们带我去问问医馆吧,好不好?哪怕当学徒都行!我看书虽然明白,但真的做起来,却不一样啊!”得福很是苦恼。
从府城带回来的那本医书,他前前后后翻了上千遍。
但对炮制药材,还是没上手,他有些泄气,但一想到这本书花了六两银子,便硬着头皮坚持着。
除了几次野菊花卖出去了,其他的药材可真的没挣什么钱啊……
“怎么?想去医馆学手艺?”秦先生问道。
“嗯,想去好好学一学,既然都学到这份上了,我索性再坚持坚持!先生说对吗?”得福直点头。
“说的没错,明年老头子亲自带你去。”秦先生捋着胡子说道。
“咋?得福也要离开家?”杨二田坐不住了,连长烟杆都不抽了。
“不离开,阿爷,我哪舍得啊!”得福摆摆手,“就是去医馆学一学炮制药材,往后我去山上采了什么药材,专门卖给医馆!”
杨二田叹口气,“好孩子,咱家不缺你这点银子……”
“那不行,阿爷!一本书就花了六两银子,我怎么也要挣回来!”得福信誓旦旦。
“二田兄弟,就让孩子去吧,他们俩也十二三了,也该做点事情了。”秦先生笑呵呵得劝道,“再者说,大海跟小芳都在县城,也能照顾一二。”
杨二田张张嘴,到底没再说什么阻止的话。
“得禄呢?”秦先生转头问道。
“先生,我哪都不去,就在家干活抄书!您上了年纪,我帮您管孩子们读书,给他们启蒙!我的字已经写得很好了。”得禄早就想好了,他要留在家里,继续把读书大业经营下去。
小主,
秦先生连连点头,“好,得禄啊,你再多读几年书,等你十五六了,也去考考童生吧!”
得禄眨眨眼,他从没想过啊!当年大海去考童生,得禄的印象太过深刻,又是受冻又是挨饿的,得禄打那以后就放弃了科举之路。
“先生这是为何啊?”杨平顺问道,本来他对大海很看好,可大海卡在了府试,这几年也没去再考过。
“去考一考也算是历练吧,这往后真的到得禄开始坐堂授课,说出去也好听啊!”秦先生说道,“过不过不要紧,要紧是让村里人都知道,秦先生之后的先生得禄,是考过童生试的。”
杨平顺连连点头,杨二田也跟着点头,“得禄啊,那就听先生的吧!你再多读几年书,去考一考,就像你哥那样!”
“这样好,往后教小月小光,得禄,你就是榜样了!”东子说道。
得禄叹口气,点了点头,“行,我听先生的,去考!”
日子很快,已经进了腊月,仿佛说好了似的,一场鹅毛大雪飞扬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