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灿的麦穗沉甸甸得低下了头,又到了割麦的时候了。
全家带着大海得到了宋千户高看一眼的喜悦之情,连忙投入到了收麦的紧张忙碌之中。
这回又是大海的几个没出门的师兄弟,杀到了杨家村,约莫八九个男人同时拎着镰刀向麦穗发起了冲锋。
骑牛运送粮食的活,交给了双胞胎,他们俩一个运粮;一个脱粒、翻晒粮食,两人一天一换。
不到十天,杨家与东子的四十亩小麦,全部完成了收割,双胞胎带着小月,牵着一串鸡群,一边捡麦粒,一边让鸡群享受饕餮盛宴。
双胞胎还要把遗留下的麦秆慢慢处理掉,杨平顺没有等待,跟东子先是去磨坊磨出来几百斤面粉后,看孩子们忙活的差不多了,把麦秆堆成几个麦垛,牵着牛,犁了下地,才算是放了心。
紧跟着玉米也到了成熟期,全家再次投入到了掰玉米环节。
杨家连续起早贪黑的忙活了几天,将二十亩玉米收回了家,一家人也没歇口气,紧跟着处理地里剩下的玉米秆子,晒玉米、交粮税、卖粮食、腾库房,最后看着新库房里几乎要顶到房顶的粮食,全家再次露出一口大白牙,都笑得十分开心。
呼啦啦吃一顿扎实的拉条子后,一家人进入了布置新房的环节。
先是老老小小,里里外外洗了个遍,然后就是屋子除尘,因为是新房子,这个环节很省心,但一家人还是没有放过角角落落。
接着便是家里为数不多的家具,都挨个擦洗了一遍。
尤其是灶房,被梁文元、六妹、采芳收拾得简直焕然一新,陶碗都能反着光了。
至于后院,则交给了杨平顺与东子,而杨二田给牛、狗梳毛。
如此忙碌,牲畜们也都好奇不已,尤其是牛,好奇心特别重,一边享受着梳毛,一边看着旁边两个大男人撅屁股清理各类粪便,顺便嘴里还不停地嚼着……
看着干干净净的新房子,整整齐齐的大院子,杨二田别提多美了。
“呦呵!你们家收拾得可真是干净啊。”刘十一带着针线再次来到了杨家,她是来给大海的吉服绣活的。
“快进来,刚收拾完,吉服就在炕上,你进去就看到了。”梁文元端着一盆水要去泼掉。
“给,喝碗三炮台。”回来的时候,梁文元去灶房冲了三炮台,端过来。
“这大概需要再绣几天啊?”大海的吉服夏天就开始绣了,但刘十一那会忙着自己大儿子的下聘,有点耽误了,这不忙活完秋收,立马来收尾。
“也就两三天,快,收个尾就行。”刘十一喝了几口三炮台,便开始忙活了起来,“就一对龙凤呈祥,没有多难。”
“我喊来我家小芳,让她也学一学。”梁文元说道。
“算了吧!小芳读书认字,还能喜欢动针线?”刘十一用针捋了捋头发,笑了下。
梁文元被噎了个瓷实,采芳的确不喜欢这些,但梁文元还是去叫了,就算不动针线,也总要大概知道咋回事吧?采芳无奈,被拖了过来,没多少兴趣得看着针线往返……
“我瞧着小芳是不是瘦了?抽条了吧?胸脯疼不疼?”刘十一一边看采芳,一边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