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东头的大集也渐渐成为十里八村最大的集市,连隔壁新桃镇集市都比不过......
就在杨家村准备挑水浇地时,桃源县新换了个县令,该县令为人如何不知道,但农户都知道,这位老爷肯定没种过地!不然怎么会这时候要组织壮丁去修官道?
官道什么时候不能修?粮食不浇水,那是真没粮食啊!一时间整个桃源县的各个村子怨声载道,可也无计可施,按照吩咐,只能每家出一个去修官道了......
杨家本来是想杨平顺自己去的,但被杨二田拦下了,服徭役历来都是苦差,还没有工钱,他岁数大了,遭点罪也就遭点罪,儿子还正当年,是全家的指望,又拦下了想偷摸出门的东子,他媳妇快要生了......杨二田在某天天光不亮的时候,离开了家,跟着村里的壮丁一起去修官道了!
也不知县令老爷是良心发现,还是有人给县令老爷上了课,壮丁们走了没几天,就宣布说,就修一个月的官道,之后就能回家挑水浇地了!众人松口气,杨平顺实在不放心老爹,天天赶着牛车带着饭去看,时间一长,连官差都发现了,杨二田被吓得不轻,死活不肯让儿子再来......
得罪不起啊!也就是这时候,杨二田突然萌生了让大海去考科举的念头!如果自己的孙子是读书人,哪怕是个秀才,自己还用吃这份苦受这种罪吗?
一家人忙活着浇了地,杨二田也如期归家,除了变瘦之外,杨二田还觉得自己真的是上了年纪,已经五十知天命了啊!睡了一天,狠狠吃了几顿后,跟着家里人就又忙活起来了,也可能是天助自助者吧,很赏光的下了一场雨,虽然有些小,但已经能解燃眉之急了,最起码今年的庄稼不会绝收了!
村里人都松口气,这才有心思说媳妇嫁闺女,东家长西家短......也就是这时候,老春婶几人听到了向大媒倒霉的事情。
“没听说吗?她给咱新来的县太爷儿子做媒,结果这位大少爷看上了什么主簿的女儿,她却人家说了什么典史的女儿,这一弄反,直到洞房掀了盖头大少爷才发现不对!还能不倒霉?”杨三婶嚼着黄瓜,唾沫横飞......
她不满意儿媳刘十一很久了,先是折腾她四个孩子读书,把家里其他几个媳妇也整的心思浮动,结果呢?全家那么多孩子,就没一个爱读书的!这也就罢了,为了儿孙的前途,她还能忍,可闹分家呢?还一闹好几年,自己那个儿子也是个软蛋!刘十一说什么就是什么,屁都不放一个!
她跟刘十一斗了这么多年,已经知彼知己了,谁也奈何不了谁,满腹怨气在知道向大媒倒霉时,终于有了发泄之处,所以就属杨三婶说的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