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先生也不拦着,他太知道对于农家来说,读书认字是最顶级最奢侈的事情,他要把话说在前面,既然都没想过勒紧裤腰带让孩子读书考功名,从而鱼跃龙门,那他也别耽误各家做活,毕竟七八岁的孩子已经能帮家里做不少事情了!
就这他还没提买书呢!一本粗制滥造的书,都要二三两银子,这话一出,估摸着这院子里就剩大海一家了......筛掉一部分来占便宜的,留下一部分愿意学的,秦先生对这个结果已经很满意了,而且这二十几孩子能有几个有天分的?他敢保证,等到真的用纸写字那天,能剩十个......不!五个孩子就不错了!
读书认字对于农家来说,是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情,若是再遇到战乱或天灾,恐怕花费的心血与时间还要更久。在秦先生看来,杨家村现在日子虽好,但还没好到家家都能读书的地步,耕读之家,首先在于耕!刚吃饱饭,钱匣子都没满,谁还愿意饿肚子去读书呢?
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
秦先生捋了捋胡子,看着二十多孩子,心里还是满意的,若是能把这二十来个孩子都教出来,那杨家村,真的是未来可期了!当然了这是最理想的结果,秦先生还不敢有这么高的奢望。
“行!三天后,咱们就在那棵树下上课,回了家自己准备一个木棍,要直溜的,自己拿着方便的,这么长就行。”秦先生先是指了指杨家门口的那棵小树苗,然后又比划了木棍的样子,就让这些人全部散了。
杨平顺听了秦先生的话,其实心里也不踏实,这就开始要买纸笔了吗?等到人群散完了,他才拉着秦先生回到堂屋,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就问,“先生,纸笔多贵啊?要买多少啊?”
秦先生一愣,哈哈一乐,他就知道,大海合自己胃口,这家人也不拖后腿,但他拐了弯,“顺子,老头子问问你,让大海认字,你可想过以后?”
“不瞒先生,我还真想过!”杨平顺坐正了身体,点点头,“不光想过,还想过大海能高中秀才、举人甚至进士!也想过大海没那个本事,只是能认字......”
秦先生点点头,他知道杨平顺说的是实话,“那若是没本事考不了科举,你还舍得买纸笔?”
“有句话先生说得对,不拿笔就不会写,大海既然都跟着学认字,总不能不拿笔吧?往后他若是去做生意、当账房啥的,还不是啥也不会?”
秦先生乐了,这心思很实在,都给大海设计好出路了!不考科举不怕,能做生意当账房,对农家来说也算是不错的出路。
“你放心,一两年内不用买纸,买支最便宜的笔就行!”秦先生还是说了实话,见全家人疑惑不解,笑了笑解释道:“拿着笔蘸着水,找块平整的木板或者石板也能写字!木板、石板晒干还能反复写,这样既不花钱浪费纸,还能练练字,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