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这孩子生的好!这九月份不冷不热,又是秋收,出生就有粮食吃,还朝阳初升,好兆头啊!二田兄弟,没准你家要出个官爷了。”时婆子不介意多说几句好听话。
“哎呦!借老姐姐吉言啊!”杨二田把自己笑成了一朵菊花,朝接生婆连连拱手,当不当官不要紧,有粮食吃才是真的好啊!
随着田间地头的人多起来了,一上午的功夫,村里人都知道了杨二田家添丁进口了,不但知道了,还听到了时婆子的话,这下子顺子媳妇成了杨家村的名人......
“呵!时婆子这么说,咱们就这么信啊?难道就没其他人生在这时节,这时辰?难不成都当官?”杨四嫂翻着白眼,手里的萝卜都吃不下去了。
“可咱村里好像真没谁这时候过生辰啊......”杨二虎家的掰着手指头数了数,“你们也想想,是不是?”
“听时婆子说,是个七斤的胖小子呢!咱家早几年的娃,哪有这么胖的?”杨溪头家的叹气,“我家那个是出了名的病秧子,瞧瞧我那个孙子,都四岁了,走路还不稳当呢。”
老春婶心里一惊,她光急着儿媳们怀孕,忽略了这茬,老春婶有些着急,“你们说,咱们是不是再给儿媳抓点药什么养一养?别再生出个病秧子来啊......”
“没用!都问过大夫了,人家说亏了就是亏了,底子不好,养不回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少生孩子或者不生......”杨溪头家的连连摇头。
那些家里就一个儿子的都沉默了,都想着是不是别再催着怀孕了,这大人养的好,孩子才能结实啊!
瞧杨二田家,给儿子选了好几年媳妇呢!哪像他们,跟逛集市抢钱似的,来了难民就激动......聘礼什么的是省下了,可也带来了没完没了的烦恼。
“也不知道铁壶家那个生个啥!估摸着也快了吧?”杨三嫂吃完了手里的萝卜,她那个儿媳好像有点动静了,估摸着应该是怀孕了,她不急,等着确定也让别人眼红牙酸一下......
“那个啊......看肚子是个闺女。”老春婶很有经验,随口说了句,还在惦记儿媳身体不好,生的娃也不健康的事情,“这可怎么办?不就是逃难遭了罪吗?怎么养个半年十个月的,还养不回来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春婶!你还不明白吗?不是逃难闹得,是之前在家里就没长好,打小的底子就虚......过去咱们相看姑娘,可都是要看看人家的娘,身体好不好,生了几个孩子什么的。现在呢?咱们两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这些个姑娘之前身体怎么样,能不抓瞎吗?”杨七家的也吃完了萝卜,找了块石头坐了下来,又继续道,
“我问过我家那个,她也说实话了,她从小就爱生病,还总吃不饱,到了我家才吃过饱饭,你说这样的,再加上逃难,她身体不亏谁亏?哎......是个可怜的啊。”
“当官?这才吃饱饭几天啊,就当官?读书不费银子啊?他杨二田家银子再多,也没这么祸祸的吧?”杨二虎家的把话题拐了回来。
这可是捅了不少婶子大妈的心窝了,自己家的一个都没生出来,杨二田家却要连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