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大臣徐佩之

徐氏略记 缓安甫 3272 字 8天前

待到宋武帝刘裕正式登基称帝之后,谢晦更是深得圣宠,一路加官晋爵。先是获封右卫将军,继而荣升侍中之位,随后又兼任中领军这一重要军职,更被赐予武昌县公的爵位,可谓风光无限。不仅如此,他还承蒙圣上隆恩,入选顾命大臣之列,肩负起辅佐宋少帝的重任,并出任中书令这一关键职务。

时间来到景平二年,即公元 424 年,此时局势突变。谢晦与徐羡之、傅亮三人一同密谋策划,果断地将宋少帝废黜,转而拥立宋文帝刘义隆登上皇位。事成之后,谢晦因功受赏,获任荆州刺史及卫将军。

然而,好景不长。仅仅过了两年多,也就是元嘉三年,当谢晦听闻徐羡之等人已遭宋文帝毒手杀害的消息之后,内心惶恐不安,深知自己也难逃一劫。于是乎,走投无路之下,他孤注一掷,决定铤而走险,起兵造反。只可惜,此番举动终究是以卵击石。面对名将檀道济和到彦之率领的精锐大军,谢晦纵然奋力抵抗,但仍难挽败局。最终,兵败如山倒的他惨被擒获并处死,结束了年仅三十七岁的短暂人生。值得一提的是,谢晦在文学方面亦有所建树,曾着有《彭城会》《悲人道》以及《续世基诗》等作品流传于世。

傅亮,生于公元 374 年,卒于 426 年,字季友,乃北地郡灵洲县人士,也就是如今的宁夏吴忠市。他乃是南朝宋时期声名显赫的大臣,更是东晋司隶校尉傅咸的玄孙。

傅亮此人博学多才,对经史典籍涉猎广泛,而其最为擅长之处,则在于文辞方面。自那北伐广固城之役后,刘裕在军政事务当中所使用的表策文诰等各类文书,皆出自傅亮之手笔。当跟随武帝刘裕北上征讨姚泓之时,他更是多次代为拟定教令、奏表等重要文件,这些作品后来还被收录进了着名的《昭明文选》之中。

在宋国刚刚建立之际,刘裕获封宋王没过多久,便心生代晋受禅之意。然而,此等心思毕竟难以直白道出。就在此时,傅亮率先领悟到了刘裕的意图,于是主动请求返回京城。待他抵达京都之后,朝廷旋即征召宋王刘裕入京辅佐朝政。刘裕来到京城之后,同样是傅亮委婉劝说恭帝将皇位禅让给宋,并亲自起草诏令,而后交由恭帝抄写。待到刘裕成功登上皇帝宝座之后,傅亮因其佐助之功,得以被册封为建城县公,享有两千户的食邑。此外,他还凭借中书令这一要职,同时兼任太子詹事一职,得以进入中书省内值班,专门负责处理皇上下达的诏命事宜。

东晋末年,那是一个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的时代。晋安帝虽贵为一国之君,却不过是徒有其名罢了,真正掌握朝政大权的乃是大臣刘裕。这刘裕出身贫寒低微,然而凭借着自身卓越的军事才能,屡次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后来更是一举平定了桓玄所掀起的那场惊心动魄的叛乱,成功地协助晋安帝重登皇位,可谓功勋卓着。正因如此,刘裕获封为宋公,并率领大军屯驻于彭城之地,开始暗中窥视着晋室的江山社稷。

其实,刘裕内心深处一直怀揣着称帝的野心,但他深知不能轻易地直接逼迫晋安帝让出皇位。毕竟,他向来是以坚定拥护晋室之名而闻名于世,如果此时公然篡位夺权,必然会背负上千古骂名,成为人人唾弃的乱臣贼子。

再来说说这位晋安帝,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他竟是个不折不扣的白痴,甚至对世间最基本的冷暖变化都毫无感知能力,生活中的一举一动皆需他人来悉心照料与安排。就是这样一个痴傻之人,竟也能稳坐龙椅长达二十余年之久,着实堪称一段奇谈。

时至义熙十四年(公元 418 年),刘裕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欲望,派遣自己的心腹亲信王韶之前去将晋安帝缢杀身亡。随后,又另行拥立晋安帝的弟弟司马德宗登上皇位,史称晋恭帝。就在第二年,刘裕更是果断地将自己所属宋国的国都迁移至寿阳(即如今的寿县)。如此一来,他便能更为便捷地掌控整个朝堂局势,距离实现自己的帝王梦也就更近了一步。

小主,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刘裕心怀壮志地将群臣们召集至皇宫之中,设宴款待众人。宫殿内华灯初上,美酒佳肴琳琅满目,群臣们纷纷入席,气氛热烈而融洽。

酒过三巡之后,刘裕微微起身,举起手中的酒杯,环顾四周,缓缓开口说道:“诸位爱卿,想当年桓玄篡位之时,晋朝皇室惨遭覆灭,国破家亡,百姓苦不堪言。幸得吾挺身而出,率领正义之师,历经千辛万苦,方才得以复兴晋室。这些年来,朕南征北战,东讨西伐,终于平定了这动荡不安的四海,成功地将皇室保全下来。然而如今,朕年事渐高,已然享尽了这世间的荣华富贵。正所谓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凡事皆不可太过圆满,否则难以长久安宁啊!因此,朕有意将这爵位归还于当今圣上,然后返京颐养天年。”

在座的众部下听闻此言,起初并未领会其中的深意,他们只当是刘裕一时感慨,于是纷纷举杯,齐声赞颂刘裕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德。一时间,赞扬之声此起彼伏,响彻整个宫殿。

酒宴散去之后,群臣们陆续离宫而去。唯有中书令傅亮独自一人留在原地,若有所思。待其他人走远之后,傅亮突然如梦初醒般领悟到刘裕刚才那番话背后所蕴含的别样意图。他毫不犹豫地转身朝着宫门快步走去。

当他来到宫外时,夜幕已经降临,宫门也早已紧闭。但傅亮心急如焚,顾不上许多,连忙上前敲响了一旁的小门,并请求拜见刘裕。守门的侍卫不敢怠慢,赶忙将此事传入宫中。不一会儿,便得到了刘裕准许傅亮进宫晋见的消息。

傅亮匆匆走进宫内,见到刘裕后,躬身施礼道:“陛下,微臣认为应当尽快返回京城。”刘裕看着眼前这位聪慧过人的臣子,心中暗自欣慰,他知道傅亮已然洞悉了自己的心思。于是,刘裕微微一笑,轻声问道:“那么,卿此番回京,打算带多少人马呢?”

傅亮说:“有几十个就够了”。傅亮回到京城,逼晋恭帝下诏把刘裕召回京。次年,傅亮经过和刘裕的密谋,入宫进逼晋恭帝举行禅让大典,把帝位让给了刘裕。

傅亮起草好禅让的诏书,逼晋恭帝填名盖上玺印。刘裕作了皇帝,仍然以宋为国号,历史上称南朝宋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