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英之所以会向林科长打听粮食局的情况,那是因为前些年真的被饿怕了。
在她的记忆深处,那些缺衣少食的日子如同阴霾一般笼罩着家庭。
每一顿饭的分量都少得可怜,肚子常常饿得咕咕叫,那种饥饿感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煎熬,更是心灵上的恐惧。
她曾无数次看着家中的米缸见底,看着父母为了一家人的口粮愁眉不展,那种无力感深深刺痛着她。
所以,当面临工作选择的契机时,她下意识地就想到了粮食局。她想着自己要是能待在粮食局,即便未来再有类似前几年那样艰难的情况发生,也能凭借工作的便利,保障自己家的温饱。
那将是一份沉甸甸的安全感,足以驱散曾经被饥饿铭刻在心底的阴影,让家人不再遭受饥饿的折磨,也算是为家庭筑牢一道抵御饥饿风险的坚实防线。
王卫国刚想开口训斥自己二闺女没规矩,觉得她在这样的场合如此直白地询问有些冒失,担心给林科长留下不好的印象。
林科长却笑着挥挥手,打断了他的想法。
他耐心地说道:“小姑娘有想法是好事。”
“但是咱这黔省的粮食局啊,可不是什么好的去处,和东省的确实有些不同。”林科长微微皱了皱眉头,眼神中透着一丝无奈与客观的陈述。
“东省是粮食大省,粮食产量高、流通量大,在那边的粮食局工作可能接触到的资源和业务规模会更大些,相对来说机会也更多,所谓的‘油水’可能是会多一些。”他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摇了摇头,仿佛在感慨地域差异所带来的不同发展境遇。
“可咱们黔省,多是山林,不好开垦,粮食产量也不高。”
“这就导致了粮食局的业务范畴相对狭窄,工作更多的是围绕着有限的粮食资源进行精打细算的调配与储备管理。”
“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追求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广阔天地,可能其他单位会更合适一些。” 林科长的声音沉稳而平静,试图让王保英能全面清晰地了解其中的利弊,以便做出更符合自身需求的抉择。
“不过呢,小姑娘也别灰心。” 林科长话锋一转,脸上又浮现出和蔼的笑容,“咱们义县虽然粮食产量有限,但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农业发展路径。”
“比如,正在试验一些适合山地种植的新型农作物品种,要是成功了,粮食局的工作说不定也会迎来新的转机和变化。”
“而且,在粮食局工作,能深刻体会到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培养勤俭节约和对民生疾苦的敏感度,这也是一种宝贵的收获。”
王保英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林科长,我明白了,谢谢您跟我讲这么多,可以给我几分钟的时间考虑一下吗?”
王卫国在一旁也露出感激的神情,“林科长,您真是费心了,孩子不懂事,还望您多多包涵。”
林科长摆摆手,“这有什么,都是为了孩子们的未来着想。”
“除了粮食局,我刚刚提到的供销社、酒厂这些单位,也都各有特色.......”
听着林科长如数家珍地和他们介绍着刚刚提到的那些工作单位,王保英也不是傻的,一下就转过弯来了。
既然粮食局不好待,那糖烟酒公司肯定是一个好的去处了吧!
王保英沉思片刻后,眼神逐渐坚定起来,说道:“林科长,那我选择糖烟酒公司。”
“我觉得那里充满了挑战与机遇,能让我学习到很多知识,我想努力去尝试一下,可以吗?”
王保红见自己二姐已经决定好了,她也紧跟着说道:“林科长,那我就选供销社吧。”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