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这谁顶得住啊。
“您也看到了,《大明航海王》是安全的,所以请放心回去吧。”
阿达尔伯特王子满意地点了点头,面带笑容地离开了行宫。
不过,如果到了最后一章,戚提督战死,那时候他会不会真的发起决斗?
想到阿达尔伯特王子对《大明航海王》那种深入骨髓的沉迷,汉斯觉得这种可能性完全存在。
总之,总算能松一口气了。这时,汉斯才拆开了特斯拉寄给自己的信。
根据信中的内容,无线电研究已经取得了稳步进展。
不过,特斯拉提到还有几个问题尚未解决,尤其是在电信号的放大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这是无线电开发中的一个重大障碍。
如果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就无法实现远距离的顺畅语音传输,而这将成为无线电实用化的一大阻碍。
“前世偶然在一个关于无线电的纪录片里看到过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汉斯沉思了一会儿,最终想起了一个词。
“振幅调制(Amplitude Modulation)。”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AM技术。
使用这种技术,就可以解决特斯拉所面临的问题。
但问题是,振幅调制技术至少需要无线电管(Radio Valve),也就是“真空管”,其中尤以“三极真空管(Triode)”为关键。
然而,三极真空管在这个时代尚未发明。
从现在算起,三极真空管的问世要等到四年后的1906年。
“发明三极真空管的人,应该是美国的李·德福雷斯特(Lee de Forest)吧?”
凭借发明三极真空管,掀起了电子设备产业的繁荣,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人物。
虽然无线电技术的先锋是费森登,但如果没有德福雷斯特的三极真空管和使用它的振幅调制技术,无线电的实用化是不可能实现的。
不过,三极真空管的发明者不仅仅只有德福雷斯特一人。
奥地利物理学家罗伯特·冯·利本(Robert von Lieben)比德福雷斯特早几个月发明了三极真空管并取得了专利。
但冯·利本在发明真空管仅仅7年后便去世了,因而他的真空管未能取得太大进展,最终历史上真正实现商业化的只有德福雷斯特。
“当然,除了德福雷斯特和冯·利本,还有弗莱明。不过,那家伙根本不在考虑范围内。”
以“弗莱明定律”闻名的约翰·安布罗斯·弗莱明(John Ambrose Fleming)将在两年后的1904年发明三极真空管的前身——二极真空管。
但弗莱明恰好是马可尼公司的合作者。
而马可尼是汉斯和特斯拉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因此不可能向弗莱明寻求合作。
“还是先慢慢接触德福雷斯特吧。如果不行,再联系冯·利本。”
没必要过于着急。
一味追求速度可能会把一切搞砸,稳步推进才是关键。
更重要的是,比起无线电,现在还有更需要关注的事情。
备受期待的德意志帝国新型战舰——第一艘无畏舰的下水仪式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