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遇袭

要是把他们当成无勇气的脑残武夫,那与抗日神剧相同的荒谬战争喜剧片一样,纯属故意丑化和侮辱智商。

德国实行义务教育,民众都需要接受义务教育,士兵们文化水平很高。

义务可不是打着各种噱头的义务,只落在纸上和口头上,变着花样的收钱。

从不主动奉献的人,动不动号召鼓励他人自愿自发奉献,世上竟有如此的厚颜无耻的人群。

作为慕尼黑军官学校毕业的霍夫曼而言,弹得一手好钢琴,熟练的掌握两门外语,英语和俄语,颇有语言天赋。

得益于德国的军事培养体系,院校专门设有一门哲学艺术课程,要求学员必须掌握一项或多项艺术才能,崇倡战争就是一门指挥的艺术。

超强的综合素质,表现可圈可点,是俘获少将校长女儿芳心的主要原因,只是可惜没有让她品尝到德式香肠。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句话出自德国人之口。

拿来主义,好的坏的一起来,嗨起来。

霍夫曼不断用MP38短点射压制,枪口的烟雾漫腾。

视线中,施耐德的手枪开火了。

霍夫曼端着冲锋枪,向前做不规律跑动,时不时开枪掩护。

火力掩护主次完成交换。

零星的子弹从身边嗖嗖飞过。

“举手投降。”

四个人分散开,有两具尸体倒在地上。

“双手抱头,跪下。”

冲锋枪威吓下,施耐德上前搜身,把身前的三支短步枪丢在地上,又从身上搜出一把手枪,手表,少量兹罗提。

霍夫曼捡起枪看了一下,拉开枪栓,使用7.92毫米毛瑟步枪弹,一款以毛瑟98a步枪为蓝本制造出来的旋转后拉枪机卡宾枪。

枪身刻着白尾海雕,FB,RADOM,1930年,原来是WZ.29卡宾枪。

继续推弹上膛。

“砰”

一名抵抗者脑袋喷溅出血花,身体在不断的抽搐。

剩下人的身体在颤抖,士兵可不会同情或者多说话,放过敌人,就是杀死自己。

想活下去,不开枪,对方会开枪,人的求生本能。

大家处在同一起跑线,政客要利益,商人要钱财,普通人得到的只有死亡,坟墓栖息地想都不用想。

“叮当”

随着枪声的再次拉动,弹壳被抛在地上。

“砰”

“砰”

再次拉动击发,咔,没有了子弹。

霍夫曼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