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海家往上数两代,在当时属于有问题那一批的。所以说建国后很快就被收拾了。
他爷爷之前是那一片有名的土财主,有房又有地,没想到很快碰上了土改,那肯定得拉出去好好收拾一顿嘛。
老杨作为一个家道中落的富二代,本来还能靠着剩下的财产好活一阵子,结果还没等舒服几天,又被定性为富农。
他也是隔三差五被带到村头批判一次,渐渐地家里的日子就越来越落魄,越活越回去了。
等到杨新海出生的时候,留给他的只剩下贫穷,除此之外就是极其不光彩的出身。
本来也没啥大事,结果这老杨一过不下去了就生孩子,越生孩子越穷。结果就是越穷越心情不好,成了死循环了。
当时其实是有办法的,不是有句口号叫做“少生孩子多养猪”吗?但是老杨就不听劝。家里一共有兄弟姐妹6个,杨新海在家中排行老四,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下面还有小老弟和小老妹。全家都指望着老杨养活。
那杨新海在贫穷加上孩子多,双重副作用的加持下,童年过得也是一团糟。另外还有一个闹心的事,刚才不是说家里成分不好吗?这就导致所有乡亲见了他家的人,都得叨咕两句,甚至村里的野狗都不放过。
就这样,时间一长,杨新海就有了心理阴影,到最后就跟得了帕金森似的,见谁都抽抽,而且变得不爱说话,朋友就更没有了,都怕沾上他家,惹的一身骚。
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了8岁大的时候,忽然有一天,杨新海弱弱地跟老杨说了一句:“爹,你能送我去上学吗?”
老杨一听,这是好事啊!这么大了不上学也是个麻烦,老是撅起屁股在地里刨食,早晚得废。到孙子辈也就这样了。
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孩子,一个个都是一天学没上过,全家人加起来认识的字不超过100个。这样肯定是不行的,不读书老杨家有无出头之日?所以这次既然杨新海开口了,无论多难都得供好大儿去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