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对答如流

孙海波很干脆的说道:“这么大的事肯定知道,毕竟我以前也在矿场上班,碰见熟人都告诉我了。不过那天我一直在家待着睡觉,连门都没出。”

这下就该问他谁能证明了,他就用之前想好的说辞回答:“我自己在家,怎么证明呢?”问询一下陷入了停滞。

后面又换了一波人过来问他,但是依然没有问出什么有用的信息。

预审专家也开始犯嘀咕了:“这小子不太像呢,难不成真抓错了?先晾着他,我们再换个人问问吧。”

随后就开始向闫文宇提问,那些基本情况都跳过了,直接从他外出做生意这方面入手,问的就是做的什么生意,去哪里做的生意,交易额都是多少,跟你合作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闫文宇内心慌得一批,但也只能硬着头皮瞎编:“我去天津做的买卖,主要是贩卖黑木耳,不但没赚钱,还亏了不少。”

预审人员继续问他如何证明,他摸了摸耳垂说道:“我一个人到处瞎跑,天天都不在一个地方,有人买我就卖,这我不认识,怎么证明呢?”

为了增加可信度,他就开始虚构经历:“当时在天津混不下去了,就想去东北闯一闯。在去往哈尔滨的列车上,碰到了一个长春女孩,叫做小娜。我俩很投缘,火车上聊了一路就在一起了。不过后来我这个工作人家看不上,最终还是分手了。后面在哈尔滨也混不下去了,我就想着回家吧,可是赔的全程票都买不起了,我就先上了车,然后在车上偷了别人几千块钱,这才补票回了家。”

反正就说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他想的就是我转移话题,这盗窃的事就算我说出来,他没有受害人也不能把我怎么样。不过就因为这些事,遇事人员现在反而觉得他就是心虚。

既然暂时没缺口,那就继续下一个人,紧接着就开始询问孙海涛。他是真的什么都不知道,所以进了审讯室还擦了擦凳子,不急不慢地坐下,开始配合询问。

“知道把你叫来为什么吗?”孙海涛淡定的回答:“不知道。”

“你是做什么的?”

“我自己干点买卖,主要是开饭店,还有一家服装店,冬天的时候也卖煤。”

“你跟田园熟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