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世价值观中,时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但是在‘幽灵火车’眼中,时间是可以用死亡来衡量的,只需要两人份的死亡,江秉便省下四到五个小时的通勤时间。
还有2美元25美分的火车票钱。
翡翠牧场还是那副鸟样,牲畜粪便味道充斥着整栋牧场。
每年的春季(4月份前后),是牛群配种,牛仔们赶集(牛群迁徙)的重要日子,翡翠牧场作为方圆百里最大的牧场,自然也成了各种种牛与母牛群的相亲角。
牛仔们赶着自家雇主们的财产,三五成群,聚集在这里,为了给母牛群充分进行受精,他们要再此处住上多半个月。
种牛们则是需要日夜的辛勤劳动,拿生命来为牛群的壮大铺路。
人一多,哈尔的旅店自然是生意兴隆。
江秉推开旅店的沙龙门,大中午的,大厅内竟然做了好几桌客人。
十来个牛仔们都穿着实用耐用的牛仔衬衫和帆布裤子,头戴宽边帽,各个脸上暗沉无光,身上满布灰尘和飞溅上去的牲畜粪便 。
几乎所有人的膝盖、手肘或者屁股上都打着鹿皮或帆布材质的补丁,无声的向外彰显着他们艰苦的生活。
牛仔,听上去像是有钱的那类人,但他们往往贫穷的可怜。
这一切都源于"牛仔分成制"。
1880年以后,土地寡头们已控制西部大部分地区的牧场,雇佣市场演化到如今,精明的资本家们早就学会通过"牛仔分成制"将收益与风险转嫁给了这群成日里风餐露宿,时刻面对繁重的体力劳动与各种生命威胁的底层老牛仔们。
大部分合伙制雇佣合同都规定了牛仔需自备马匹装备上工,辛勤工作一年,到年底才能获得牛群增值部分15-25%的分成,但是前提是牛群不能出现折损,如果出现折损,还要从分成中扣除赔偿。
他们春季赶集、夏季驱赶野兽,防洪防灾、秋季打烙印,剪毛、冬季围栏维护、病畜护理,天天围着骚臭的牲畜打转,全年无休。
当然,有的人会选择更加旱涝保守的雇佣制度,那收入形式就会转为日薪或月薪,加上雇主提供的食宿。
但是实际上,能拿到的工资也很是微薄,且经常被克扣。此外,装备自费,受伤无保障,这些都会导致贫困无时无刻不在他们屁股后头疯狂追逐。
听起来潇洒,自由,充满西部魅力的牛仔,实质是工业文明吞噬传统农牧经济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