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王潜便以将作大匠的名义,将一份奏疏送到了尚书台。
在奏疏当中,王潜先是言明了军、政分离的必要性,随后才以印刷为由,请求天子将许训等人调离别营,专司负责印书一事。
按理说,王潜完全可以亲自入宫,然后当面向天子陈奏这些事情,但他偏偏还是以臣子的身份递交了奏疏。
他之所以这么做,共有两个用意,一则,是为了避嫌,免得有人说他以帝师身份祸乱朝政。二则,就是为了通过奏疏的方式,将此事向所有人公开。
这样一来的话,也免得那些士族中人,在日后翻脸不认。
很快,王潜的奏疏便送到了刘宏的手中,而刘宏也当即传召了文武大臣,对此事进行商议。
当今的朝堂之上,各个派系虽然互相看不顺眼、明争暗斗不断,但当王潜站出来之后,情势就变得不一样了。
陈蕃原则性强,只要王潜的提议有利于大汉稳定,他都不会反对。
以窦武为首的外戚势力归顺了天子,自然不会跟王潜别扭。
九卿当中的袁逢、曹嵩、荀爽等人,更是跟王潜穿一条裤子,肯定啥啥都支持。
一众关西武将本就以王潜为靠山,必然也不会说半个不字。
至于关东士族,那就更不用说了!
很快,朝廷便确立了军、政分离,将领不得参与政务、士人不得参与军务的纲领,并将其加入了大汉的律法之中。
对于这一结果,无论士人还是武将,都表示了万分支持。
虽说这个时代没有明确的文武之分,但士人与武将之间的行为方式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
而今能够明确将两者区分开来,既避免了互相干扰,又保持了一定程度上的平衡,可谓是一副双赢之局。
至此,持续许久的东、西之争,也终于以这种方式,暂时告一段落。
一直左右横跳的关东士族,在经历过一系列敲打之后,也总算是暂时消停了下来。
喧闹了许久的朝堂,逐渐开始归于平稳,各项政务也开始有条不紊的运行了起来。
而好不容易才闲下来的王潜,也因印刷书籍一事,再一次忙碌了起来。
王潜所传之印刷术,主要还是以雕版印刷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