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赡部洲北岸,血海之畔。
浓稠如墨的血浪翻涌,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腥气,血雾弥漫,将整个天地都笼罩在一片诡异的暗红色之中。四周寂静得可怕,唯有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沉闷而压抑,仿佛是来自地狱的低吟。
突然,地面剧烈震动,泥土如沸腾的波浪般翻滚。一道身影从地底猛地钻出,正是从北海之底地行而来的惧留孙。
他浑身血污,衣衫褴褛,发丝凌乱地贴在脸上,眼神中满是疲惫与警惕。
刚一现身,惧留孙便被眼前这诡异的血海景象惊得心头一震。
他虽然知道这血海之地景观奇特,却从未见过如此可怖的场景,空气中弥漫的血腥气息让他几欲作呕。
但他深知此刻时间紧迫,不容他有片刻耽搁。他强忍着不适,认清方向,又一头扎入土中,往昆仑山方向而去。
玉虚宫前,云雾缭绕,一派仙家圣地的庄严景象。
然而,在这神圣的宫门前,却跪着一个形容凄惨的人,这正是浑身血污、狼狈不堪的惧留孙。
他的衣衫破碎,血迹斑斑,凌乱的发丝黏在满是尘土与泪痕的脸上,整个人散发着一股绝望的气息。
惧留孙 “扑通” 一声长跪在地,声音颤抖,带着无尽的哀求:“师尊,弟子惧留孙求见!有万分紧急之事,恳请师尊接见,容弟子禀报!”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宫门前回荡,却如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一丝回应。
曾经,惧留孙背离阐教,投身西方教,这一背叛之举,让元始天尊心中满是恼怒,在多少人面前使他面上无光。
此刻,即便听到了惧留孙的呼喊,天尊依旧不为所动,紧闭宫门,对他的请求置若罔闻。
见此情景,惧留孙的眼眶瞬间红了,泪水夺眶而出,混着脸上的血污,滑落而下。
他重重地磕头,额头撞击地面,发出沉闷的声响,声声泣血:“师尊,求您念在往昔师徒情分上,救救观音、文殊、普贤三位师兄吧!他们深陷九幽之地,性命危在旦夕,片刻都耽搁不得啊!”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他的焦急与绝望,可玉虚宫的大门依旧紧闭,没有一丝开启的迹象。
惧留孙不肯放弃,就那样直直地跪在那里,不顾烈日的炙烤,不顾身体的虚弱。
他的嘴唇干裂,声音也变得沙哑,但他仍在不停地哀求:“师尊,弟子知错了,弟子罪该万死。可如今三位师兄性命攸关,他们皆是心怀大义之人,怎能就此命丧九幽?求师尊大发慈悲,救救他们吧!”
然而,元始天尊的态度坚决,往昔的背叛让他难以释怀,他的内心没有丝毫动摇。
惧留孙在玉虚宫外,从白天跪到黑夜,又从黑夜跪到白天,整整三天三夜。
最终,惧留孙感到了深深的绝望。他缓缓抬起头,望着那紧闭的宫门,眼中满是痛苦与不甘。
他知道,自己的请求,终究还是落空了。他用尽最后的力气,缓缓站起身来,脚步踉跄地转身离开。
他的背影孤独而凄凉,仿佛被整个世界遗弃。
惧留孙拖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走下宫前台阶。
就在他满心绝望,不知何去何从之时,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呼喊:“师叔,请留步!”
惧留孙闻声回头,只见南极仙翁身旁的白鹿童子快步向他走来。
白鹿童子看着他狼狈的模样,眼中闪过一丝不忍,说道:“师叔,师父让我转告您,别再徒劳了,老爷恼您等昔日之所为,是不会出手相救的。”
惧留孙的身子猛地一震,眼中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又熄灭了下去,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白鹿童子摆了摆手,接着说道:“不过,师尊让我给您带句话。您去东海紫芝崖,找那里的人搭救。只要您去了,对方肯定会出手相助。”
惧留孙瞪大的眼睛又暗淡了几分,他自然知道紫芝崖是什么所在,可如今通天教主面壁未出,就算他多宝道人再神通广大,又能奈何燃灯不成?一百多年前刺杀燃灯,还不是被燃灯追得狼狈不堪?
但此刻的他实在是无处可去,将信将疑地一把抓住白鹿童子的胳膊,急切地问道:“此话当真?”
白鹿童子点了点头:“自然当真,我岂会骗您。”
惧留孙大喜过望,他松开白鹿童子的胳膊,对着玉虚宫的方向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又转身向白鹿童子行礼致谢:“多谢贤侄,并请代为谢过大师兄!若能救出三位师兄,日后必当重谢!”
言罢,他转身,念动口诀,一头钻入土中,朝着东海的方向飞驰而去。
历经长途跋涉,惧留孙终于来到了东海边。
他钻出地面,稍作喘息,便施展神通,改土遁为水遁,向着紫芝崖的方向疾驰而去。
不多时,紫芝崖便映入眼帘。
只见那紫芝崖仿若被神只倾注了无尽的光辉,佛光如灵动的金色丝线,肆意交织、穿梭。
每一缕佛光都似有生命一般,跳跃闪烁,交织出一片如梦似幻的光幕,将整个紫芝崖严严实实地包裹其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光幕之上,金莲盛放,花蕊中散发出的祥光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周围的每一寸空间。
惧留孙看到这般景象,心中震撼不已。
他曾见过西方灵山的佛光,那已是极为壮观的景象,可眼前这紫芝崖的佛光,竟比灵山还要强盛几分。
由于燃灯封锁了各部洲的消息,多宝道人成佛之事,惧留孙自然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