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没等到那一天,那就让你的儿子背诵,代代相传,总要把这个问题讲明,不让后来学人蔽于暗室。”
子伏于地上,泣不成声。
父看着子,有些心疼,把手伸出铁栅,摸着儿子的头,温声道:
“吾儿莫哭。人生百岁,七十者稀,我便是多活十年,又能如何?不过得个长寿的名头罢了。何谓寿?老子说‘死而不亡者寿’。学有传承,可谓死而不亡矣!所以你一定要记住我的书。只要你记着,我便活着!”
子抽噎着点头,握紧父亲的手,舍不得松开。
只听甬道口一个声音传来:“杜乾光何在?带路。”
脚步渐近。
子知道最后时刻到了,因为如果议的不是死罪,不会这么快来提人,所以放声大哭。
父亦惊恐,叫道:“儿啊,记住了,是三尺五寸!冬至之日,日在牵牛之初,晷长丈三尺五寸!你可千万别记差了!”
子哭喊道:“儿记住了!是三尺五寸!是三尺五寸!”
几个狱吏走来,打开牢门。父抽出手,整衣站起:“走吧。”
廷尉丞一愣:“杜大人已经知道了?”
父手发抖,心砰跳,努力镇定神色,攥紧手掌,给自己打气: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逸周书》云:‘作大邑成周于土中’,《尚书》言:‘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周本纪》言:“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此皆常书,抹杀不掉!你们就算把我收集的那几条逸书文献删掉,难道还能把天下书都改了不成?!洛邑测影,天下之中,故周公宅焉!我死也是这句话!”
子嚎啕大哭!
廷尉丞哭笑不得:“杜大人,您这些话别和我说,我哪懂这个?您去国子学说吧。”
父子都是一愣。
“陛下赦了您的罪,并亲简您为国子博士,位列五品,吏部的文书马上就到,下官这就提前恭贺大人了!”
廷尉丞鞠躬见礼。
父子不信,反复询问,得到重复!得到肯定!然后呆住!然后狂喜!
父名杜乾光,子名杜渐。
他们这一脉传到第六世时,有一个很可爱的孩子出生了,起名为“甫”。《说文》云:“甫,男子美称也。”因为“名”和“字”一般都有关联的,故而又字“子美”。
姓杜,名甫,字子美。
——————
注:①《荀子·大略》:“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
②《隋书·经籍志》:“梁有《春秋释例引序》一卷,齐正员郎杜乾光撰,亡。”所以这书本来应该亡佚的。某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救了一个学者,也救了一本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