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王卫国看着周围的人景色,没有想象中的那些青葱、翠绿,反而却是有一种灰蒙蒙的感觉。
直到他们彻底出了四九城,这才看见一座座高炉立于田野之间,汩汩黑烟从高炉之中冒出,无数的人在高炉之间来回穿梭着。
要是没见到这些场景,王卫国几乎都快忘了这一茬了,这个时代的炼钢铁潮!
…………
王卫国姥爷一家所在的柳河屯有200多户,将近3000人的大屯,而姥爷一家十二口也只能算是屯里的小户,因为一般情况有老人在,是没有分家这一说法的,以至于各家都是人口大户!
老两口膝下总共三个儿女,除去大女儿郑琴外,还有两个儿子。
如今儿子俩都有了两儿一女,仿佛继承了他们老爹似的,孩子数都一样。
王卫国一行众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跋涉,这才赶在太阳炽烈之前,到了姥爷家里。
刚到地方,自来熟的王箐就将屋里的人给叫了出来,但是此时家里只有姥姥和六个半大孩子。
众人自是一通寒暄,尤其是姥姥看见多年不见的王卫国时,不禁红了眼眶。
随后的聊天王卫国中才得知,姥爷、舅舅与舅妈她们都出去忙着烧高炉去的,得等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才能回来!
饭桌上,几个男人坐一桌,热络的交谈着,王卫国在交谈中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因为在前身的记忆当中,在他从军前,村里就已经开始农村合作社了几年了。
因为生产资料、工具的贫乏,国家实行了农村合作社制度。
这样就能使村里牛和马,还有锄具之类的让村里人共同使用,从而让那些大多数没有生产工具的人有工具用,最后收获所得再按公分计算,按劳分配。
“姥爷,你们这去炼铁也是算给集体干活,算工分的么?”
“那肯定的啊!不拿工分估计就没啥人去了!”
“我看你们都回来吃饭,还以为是免费帮忙来着!”
“那不能够!我们屯都算好的了,我听说有别的屯忙着炼铁,秋收都没顾得上!好多庄稼都烂地里了!好歹我们是收完了才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