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他们私下还相互确认过,想排查出是谁的幕僚在帮倒忙、想遏制住这股声音。
当然了,他们注定是徒劳无功的。
因为这是夏侯衡给予他们的“回馈”,对他们朋党挤兑夏侯惠的报复。
事情经过了半个月的发酵、逐步上升到朝廷官员也开始议论之后,天子曹叡一锤定音,以讨虏将军乐良兼领镇护部监军而落幕。
但影响却没有结束。
对讨伐辽东公孙很是心切的曹叡,对这种让镇护部引来朝野瞩目的事情,十分震怒,在私下遣校事暗查无果后,便将唯一没有人推举的屯骑校尉曹肇擢为五校督,以再次分中军权柄来敲打夏侯献等人。
迎来意外之喜的曹肇,半点开心都无有。
理由是天子给予他的权柄,就是掉进裤裆里的黄泥巴。
让他百口难辨。
秦朗与曹爽皆猜测是他放出来的风声,先前两不相帮的姿态只是假象,为的就是现今从中得利。
就连夏侯献都难免狐疑。
虽然没有明着说,但彼此已然不复先前那般亲密无间,不复依着一明一暗将秦朗与曹爽当作棋子的协议行事了。
不可免的,他被孤立了。
且还迎来了众人的提防之心,以及一些觉得他未来可期的趋炎附势者。
故而,带着憋屈,在何曾的建议下,他索性放下了伪装,开始积极结交与拉拢志同者经营自身的权势。
也就是说,他步入了夏侯惠的后尘。
但与夏侯惠不同的是,他是以天子曹叡的喜恶为准绳,向素来被曹叡敬重的老臣、器重的士族等靠拢。
对于京师发生的这些,夏侯惠并不知道。
他如今已然赶到幽州刺史部的治所、燕国蓟县外。
出于隐秘的考虑,他没有入城,而早就被曹叡私书叮嘱的刺史毋丘俭带着十余部曲出城二十余里,与他私会于水畔。
没恢复,难受,莫催。(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