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编写国史一事告一段落,乔学士凭借此功重获圣宠,一时之间在朝堂上风光无限。奚昀偶尔也会应明仁帝之召,入宫为其讲解经书,但更多是在整理典籍的时候窝在典籍馆里查阅书籍学习。
他跟容芝树相见恨晚,每次奚昀有所水利工程上的发现和想法过来寻容芝树他都热情相迎,眼神中满是对奚昀才华的欣赏与认可。
奚昀到访次数的增多,就连龚尚书和徐侍郎都与他打过几次照面。徐侍郎正是徐禄舟的父亲,徐禄舟在家中提及这位奚修撰,赞其为不可多得的英才,可深交的好友。加之之前奚昀曾为工部解决过火药的棘手难题,徐侍郎对他印象极佳,与容芝树交谈时,常常笑着说:“一定要想法子把这小子留在咱们工部,日后必能成大器。”
奚昀有时候来找容芝树,不巧侍郎大人公务缠身,无暇分身。他将奚昀引荐给水部司的薛郎中,薛郎中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都不用容芝树介绍,已经一口一个“奚修撰”拉着他赶紧去了水部司。
去到水部司,一番寒暄落座后,话题很快转到了水利工程之上。沣江,作为大江流域的一条重要分支,其流经之地地形复杂多样。它并非青州郡主江,而是从旁州郡蜿蜒斜穿而来,途径塘平府,最终流入松水县。
若要修筑堤坝抵御水患,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至关重要,而最理想之处当属峡谷地带。
“薛大人您瞧,” 奚昀站起身来,在缩形地貌图前,修长的手指轻轻落在塘平府一处山谷地带,“这是塘平府的蛇溪谷,此处地形蜿蜒曲折。”
他边说边在河流的某个位置标上一个精致的签子,随后继续道,“这里西面开阔,河弯较大,水流相对平缓,不易形成湍急的水流,您看是这样吧?” 奚昀微微侧身,目光望向薛郎中,眼中满是谦逊与求知。
薛郎中紧盯着奚昀标点的地方,神色凝重,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缓缓说道:“没错,两岸皆是坚硬的花岗岩,地质条件确实不错…… 不过,此处修筑堤坝并非最佳选择,修陂坝或许更为合适。”
是了,是思维局限了。众人一直将治理水患的重点放在松水县境内的沣江流域,却忽略了其源头所在的塘平府。正是因为塘平府少有洪涝灾害,才让大家的关注点都集中在了下游。
“那薛大人,我们不妨在这地貌图上先尝试一番如何?”
薛郎中眼前一亮,毫不犹豫地一口应下,随即高声吩咐手下官吏:“快去,把建筑陂坝的材料都取来,动作麻利些!”
不多时,官吏们便小心翼翼地将一套建筑材料搬了进来。这些材料皆是按照一比一的比例精心缩小还原而成,每一块石头、每一片木板都制作得极为精细。
薛郎中亲自弯腰,在奚昀标点的地方,用条石板仔细地筑起了一条陂,边筑边向奚昀介绍道:“工部的这幅地貌图,是几十个工匠耗费整整三年时间才完成的。所用的土壤,皆是取自各地的原生土壤,山谷丘陵更是采集各类山石精心雕琢而成,其精准度极高,用来模拟水利工程再合适不过。”
奚昀好奇地捡了一块蛇溪谷位置的石头,仔细端详,果真是坚硬的花岗岩。他不禁在心中暗暗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匠心,如此精细的地貌图,凝聚了多少工匠的心血与汗水啊。
待薛郎中简单修筑好一个陂后,便命人加大模拟河流水量,以模拟丰水期的水流情况。
手下官吏迅速打开水闸,汹涌的水流瞬间倾泻而出,冲向刚刚筑好的陂坝。结果刚铺好,看似坚固的陂坝在水流的冲击下直接陷下去了。
奚昀:“……”
薛郎中:“……”
奚昀望着眼前的景象,微微张着嘴,脸上满是惊愕之色,一时之间竟说不出话来。薛郎中也是瞪大了眼睛,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神色中透着一丝难以置信与尴尬。
奚昀:“这……?”
薛郎中急忙叫停,他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方才还信誓旦旦地同奚修撰说这地貌图上的土壤都是一比一还原的当地土质,结果自己在搭建陂坝的时候忘得一干二净,没有去测试土壤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