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以后要是万一想到什么好点子,就再也不敢和你说了。”李小强垂头丧气,装作一副小孩子斗不过老狐狸的样子,让大人开开心,好赶快放过自己。
“哦,你还有想到什么好点子?说出来我就答应你。”孔斯己明白李小强的顾虑,如果自己家那些皮孩子知道是李小强出主意要大家暑假补习的话,说不定就会把被迫学习的那口气出在这个小孩子身上,那可不是大人们所乐见的事情。
“我听哥哥姐姐说,英语好难,大家都学不好,所以普遍的成绩都很不好,如果能请到好的英语老师,给大家重新讲一遍的话,那提高一定很快。”
李小强这也是结合自身实际,为自己的补习建议提出更加细化的可行性方案。80年代的大人孩子,其实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即使没有提高到“知识改变命运”的地步,但是学好知识为四化,做社会栋梁的觉悟还是强烈的,但是对英语这门陌生的学科,学起来真的是惨不忍睹,要不然为什么央视的《跟我学》栏目那么红火,还有那么多人守着收音机只为听外语节目。
当时的学生学英语大致是什么样子,不如用一句不知道从什么时代就开始流传的顺口溜来形容吧。
Father、mather、brother,
我在学校里学book,
各门功课都good,
只有English不晓得。
但是以后几十年English都是求学、考试、考职称、工作、科研等等等等躲不过去的一道坎,所以即使再讨厌,即使再反对,也要硬着头皮学下去啊。作为以前曾经英语考试考过18分的李小强也有私心,看自己能不能借此机会跟着老师开始学习英语。
是的,他已经在考虑自己读中学后怎么办的事情了,都已经重生了,那就万万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了啊。
“嗯,好的英语老师,那可不好找啊。”孔斯己陷入了沉思,请名校名师他心里已经有了主意,而且还有几分把握,但是这个好的英语全国都缺,而且那么紧俏的人才,团里还真的未必能请到。
“到粤省去找啊。”李小强在边上出主意,他有点犯经验主义错误,但是却歪打正着了。
“嗯?怎么这么说啊。”孔斯己看着李小强心里有点犯嘀咕,这孩子不是聪明而简直是精明了,难道还知道怎么平衡处理团领导的关系不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是,粤省不是**吗?我不知道她们教得好不好,但是我知道她们用得好啊,哥哥姐姐们老是说他们又不要出国,英语学了有什么用,大家明白了重要性,那学起来就有劲了啊!”李小强急忙解释道,他主要考虑的就是粤省是**前沿,引领全国的风气,没看到后来大家不是还要跟着磁带学粤语吗,如果是粤省的老师,应该不至于是教哑巴英语,而且还能给学生们带来更多新的见识,开阔新的眼界,别老是守着团里大院的这一亩三分地当自己已经拥有了全世界。
“嗯,我知道了。那好吧,我答应你,不把你提建议的事情说出去,等下你回去,叫你爸爸到我办公室,不,待会我自己给他打电话,你放心吧,要是再想到什么好点子,你可以直接到我办公室来跟我说。”孔斯己对李小强非常满意,这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小孩子,得到了他的认可和青睐。他也不会抢小孩子的功劳,待会就和他爸爸把这件事商量好,就当是他爸爸提出来的好了,再去跟赵团长说,拍板以后就上会研究,已经在放暑假了,时间要抓紧。
到粤省去请英语老师,这就补上了计划的最后一块短板,可操作性极强,这是大好事,孩子的成绩这个老大难问题,终于可以出现转机,那就不用送回老家去读书了,免得老婆整天唠叨抱怨,敲盆子打碗的,真的是太好了。孔斯己想想就高兴,脸上忍不住露出了笑颜,甚至还放下身段,笑眯眯地答应和李小强勾手指,完成以示说话算数的约定仪式。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一大一小两个小拇指头勾在一起,打响了军直属炮团教育体制**的第一枪。
三天以后,在团党委临时会议上,孔斯己政委提议:根据他和李禁副参谋长的建议,为了关心下一代的成长,让孩子们在暑假期间能通过第二课堂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为四化建设添砖加瓦,团里拟从团副业收入经费中拿一笔钱出来,成立学习兴趣班,请湘省和粤省的名校名师来给孩子们上课,暂时以中学生为主,暂定为期一个月。谁赞成?谁反对?
是的,没有搞错,名字就是学习兴趣班,不叫补习班,也不叫培训班,是为了孩子们对学习有兴趣而**创办的一个临时性的第二课堂,全是当下时髦的不犯禁的词汇,至于孩子们是不是愿意放弃暑假的休息娱乐时间,自发自愿自觉地参加这个兴趣班,呵呵!这砂钵大的拳头和细细长长的竹篾片,你认不认得?!
反对是不可能反对的,大家赞成还来不及呢,团级干部谁家没孩子啊,而且大部分家属都办了随军手续,孩子跟着部队成绩老不好,一定是调皮,打一顿也好不了,家长们都愁死了,如果能参加团里面暑假期间**的第二课堂,一定有疗效。
就算不愁孩子的学习,也愁这两个月孩子的管理啊,吃完早饭就呼朋唤友地出去疯去了,下塘捉鱼,上树掏鸟,跑到河里游泳,爬到围墙上往下蹦,危险的事情就没有不敢干的,到了吃饭的时间,要家长扯着喉咙喊半天才回家,还乱吃东西,去年暑假的时候,几个孩子居然捉到了一条四脚蛇(蜥蜴),然后就囫囵地生了堆火烤着吃了,结果突发甲型肝炎紧急送到了陆军医院,治了好久才治好,搞得家属队里鸡飞狗跳,团里愿意出面把孩子们管(关)起来,还有名校老师补课,那简直是真的太好了,太为干部们着想了,要举双手赞成。
孔斯己提出这个计划是几乎有十成把握的,这事办不办得成,办出什么效果,关键还在于选好聘请来教课的老师。
孔斯己是湘省龙城县人,早年在龙城学校毕业后参军入伍,投笔从戎,他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从省城或者市里请名校名师,一是一时找不到关系请老师的难度大,二是老师讲课过于先进导致孩子们可能跟不上,要请就从自己的母校请,而且自己回去探亲时发现和校长还是同一届的同学,交情还不错,老师们的情况也好打听,而且那里可是红太阳初升时照耀过的地方,是龙城及周边县市人们心中向往的好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成绩斐然,简直是太合适不过了。
而且,湘粤桂三省的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实打实地摆在桌面上任大家选,湘省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考试大省,教育强省,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挂在书院门口的牌子并非是浪得虚名,而是一代接一代的人才辈出给抬起来的,自古以来文风学风湘省就比其它两省要昌盛,底子都要雄厚几分,所以选湘省老师来教自己的孩子大家打心底里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