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渡船基本都是军用,上面会答应吗?”
“张先生乘坐渡船去了一趟雁荡关,还去了一趟平城,你说说没有渡船,今后三川国有事张先生怎么帮忙?”
“李大人提醒的是,我总感觉上面想张先生去趟京师?”
“时机成熟,我会随李大人进京面圣。”
“好,我一定把话带到。”
“走时带一千坛酒,一百坛酒给赵王,五十坛给公爷,剩下八百五十坛,三成利润你们三家平分。”
过来敬酒的唐婉儿就站在张二阳身后,听到此话脸早已笑成一朵菊花。
“谢谢张先生,谢谢李大人,谢谢侯爷。”
“婉儿好久上场表演个节目?”
“敬完酒就上,侯爷,我们想随渡船回趟京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样的话,你们再带点酒,顺便在京师采买些散酒和酒坛。”
“这可是个肥活,谢谢张先生关照。”
半夜时分酒足饭饱,沈伐不敢耽搁率队登上渡船直奔京师。
天空放亮,渡船抵达京师。
沈醉回家报平安,沈伐直接赶往王宫。
正值开年第一次早朝,平时不早朝的官员,以及即将离京的官员,必须来朝堂打个卡签个到。
宫门外车水马龙,排出好几里地。
沈伐如今贵为侯爷,车驾本就靠前,加之今日情况特殊,他飞奔到宫门口才下战马。
宫门羽林卫见状,接过缰绳,有人赶紧飞奔入宫上殿通传。
听闻沈伐回朝,赵王即刻传诏上殿。
沈伐来不及更换朝服,一身软甲上了大殿。
随着他上殿,嘈杂的大殿鸦雀无声。
“臣沈伐幸不辱使命。”
随着沈伐话音落下,大殿上爆发出喜悦之声。
朝堂之上讲究多,特别是开年第一次朝会,赵王的忌讳讲究特别多。
沈伐虽然是武将,见识多了自然知道该怎么说。
上奏时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并未提及张二阳和仇老鬼。
随即呈上北魏赵王的信件,北魏不日将派出使团,来京师面圣。
这可是开门红好兆头,赵王狂喜,令沈伐先到偏殿歇息。
很快洪公公亲自带来食盒,赵王御赐的饭菜,这可不多见。
接近中午时分,散朝,沈伐被诏上书房面圣。
这里除了沈公爷之外,只有两名朝中重臣。
沈伐汇报完,拿出装有灵酒的空间戒交给洪太监。
“陶姑娘、唐姑娘他们回来了?”
“是,他们现在不在李府就在王妃处。”
“张先生想要渡船?”
“我也说不清楚,他想开通京师与少城的航线。”
“陶姑娘能说的明白吗?”
“应该没有问题,她和张先生是合伙人。”
“好,你早点回去歇息,晚上宫中设宴...”
回到沈府,沈公爷又让沈伐复盘,事无巨细追问一番。
京师的老板闻风而动,早已在沈府里等候。
按照约定,以一百两的价格,出了六百坛酒。
也不是谁都能拿到,除了关系户,还要照顾方方面面的关系,比如宫里比如王公大臣,稍有不慎容易得罪人。
如今唐家已经迁到少城,李婉瑜自然要尽地主之谊。
当唐婉儿现身渡船码头那刻,各商听到动静追随他们来到李府。
买酒是小事,少城庆丰斋求购散酒、酒坛,这个生意做得。
赚不赚钱都是小事,要的是知名度。
做生意并不是陶云儿的强项,全权交给婉儿和婉瑜处理,两人少不了赚些私房钱。
哪怕李婉瑜高门大户,平日里的用度,府里都是有严格规定。
她平日里除了京师大学堂,很少在外开销,对钱没感觉。
哪怕有人为了攀附李大人赠送贵重礼物,家教严哪里敢收。
过年期间从唐婉儿那里拿雪酿,都是赊的。
见唐婉儿进账如流水,不觉心里痒痒,私房钱多了总比向家里伸手强。
李恒随同一起回来,他的朋友多,对酒的消耗大。
李婉瑜帮着从陶云儿那里赊来两百坛酒水,李恒一坛返了她二十两,这次她欣然收下。
接近中午时分,樽宴送来两桌席面。
陶云儿也不能差事,回赠两坛酒。
收到消息晚上进宫面圣 ,陶云儿紧张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