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二 谁对谁错?

“通知昨晚休息的所有人,赶往黑城方向追踪嫌疑人,多带人手,把铁路沿线的每个站点都分头查一遍。其他人尽快补觉,你留下,去会议室说下情况。”冷锋说道。

三个人来到会议室,陈默递上一瓶矿泉水,办案民警坐下一口气喝了个精光。

“前天夜班的一名出租车司机说,他在昨天凌晨2点钟左右拉了一个男性乘客,在小山后面那条路上的车,打车去火车站。由于司机一直开着车窗,没有闻到什么味道。打车那人除了说去火车站以外,一句话也没说。因为是深夜,司机印象比较深,大约二十多岁,戴个帽子,只穿了一件半袖T恤,身高一米七左右,到火车站后,给了司机一张五十的大票,司机要找钱时,那人已经下车了。”

民警一口气说完,陈默又递上一瓶水:“慢点说,人已经派出去了,不用太着急。”

民警朝陈默点了点头表示感谢,又喝了半瓶水。这才继续开口说道。“火车站那边也比较顺利,后半夜发车的那趟车,是奔黑城方向,人特别少,售票员对这个人有印象,买的就是去黑城的票,但是,不排除他有中途下车的可能。大概情况就是这样了。”

“好,你也去休息吧。”冷锋点点头。

……

没过多久,排查红姐一家人际关系的小组也回来了。

“冷队,陈老师,都摸清楚了。”

办案民警把调查结果详细做了说明,冷锋面无表情,陈默则是越听表情越复杂……

红姐一家,原本老家在黑城农村,十年前就来到新城打工,随后结婚生子。两口子有了孩子以后,就开了一家小超市,平时没有和任何人结过仇。

红姐的妹妹娟子,则是一直在老家黑城农村,没有出来打工。

两年前,娟子和同村的一个青年柱子经人介绍处了对象,相处时间不长,就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那一年,娟子21,柱子20岁。

两个人在村里办了酒席,招待了四方宾朋。东北的农村有的时候不太在意那张结婚证,通常请客吃个席,就算是正式的结过婚了。两个人谁也没在意,迟迟没有领结婚证。

两人办完婚宴不到一年,娟子生下一个女儿,家里的压力一下子大了起来。

原本,柱子家里就不富裕,单靠种几亩苞米,家里拮据的很。和娟子结婚办酒席的3万多块钱还是柱子东拼西凑借来的,至今还没还上。

现在有了孩子,家里的负担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