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岭南道李治的府邸,李治的正妻王氏在一旁伺候着他,自从流放到岭南,武媚娘母子又被歹人掳走,李治就整日买醉,放飞自我,无所事事,流连于风月场所。
这一天耿国公冯盎上门拜访李治,李治不敢怠慢,冯盎的爵位虽然只是国公,但他实际上就是岭南的土皇帝,岭南百姓只知冯盎,不知大唐皇帝,天高皇帝远,大唐对于岭南也是鞭长莫及。
李世民开疆拓土,大唐日新月异,岭南名义上是大唐的一道,但还不是冯盎一家独大,政令根本到不了岭南的千家万户,李治流放岭南,李世民也有试探冯盎的意思,只不过以李治的才智想不到那么深,如果武媚娘在他身边也许能猜到李世民的用意。
武德五年七月十八日,冯盎接受了时任岭南道安抚大使李靖的檄文,率领部属归降大唐。
李渊在冯盎的辖地设置高、罗、春、白、崖、儋、林、振八州,任命冯盎为上柱国、高州总管,爵封耿国公,任命冯盎次子冯智戴为春州刺史,三子冯智彧为合州刺史,四子冯智戣为高州刺史,五子冯智玳罗州刺史,让冯盎一家管理岭南。
李世民登基后冯盎并没有入朝拜见,而与谈殿等僚人首领争斗,各地方州府前后十几次上奏称冯盎谋反,于是李世民派出十万大军讨伐岭南,魏征站出来主张用怀柔安抚之策,稳定岭南的局面。
魏征:“中原刚刚平定,岭南路途遥远、地势险恶,有瘴气瘟疫,不可以驻扎大部队。而且冯盎谋反的迹象没有显露出来,不宜兴师动众。”
李世民:“上告冯盎谋反的人那么多,怎么能说他谋反的迹象没有显露出来呢?”
魏征:“冯盎如果要谋反,必然分兵几路占据险要之地,攻掠邻近州县。现在告发他谋反已有几年,而冯氏兵马还没出境,这明显没有反叛的迹象。各州府既然怀疑冯氏谋反,陛下何不派使臣前往安抚,冯氏怕死,所以不敢来朝廷。如果陛下派使臣向他以示诚意,冯氏定欣喜免于兵祸,这样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让冯盎臣服于大唐。”
李世民认为魏征的计策可行,最终下令收兵,派出使者安抚冯盎,重新恢复了岭南的安定局面。
冯盎感受到了李世民对他的重视,心悦诚服,让他的儿子冯智戴随着使臣返回长安,朝见李世民。
李世民心里也明白,冯盎这是以退为进,将冯智戴送到长安为人质,让朝廷放心,反正冯盎有三十多个儿子,牺牲一个也无关紧要。
李世民却也没有当冯智戴为质子,让他进入国子监入学,恩赏有加。
贞观五年,冯盎进京朝见李世民,李世民热情款待,还让当时的太子李承乾陪同,以礼相待,而后赏赐给冯盎非常丰厚的物品,冯盎感叹皇恩浩荡,铭感五内,誓死效忠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