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着前面渐渐给烧成光秃秃的原野,将领们大多主张退兵,因为战马没有青草,很难追到敌兵,即使追上了,人困马乏,也不容易取胜。
这个时刻侯君集站出来表示异议,向李靖说:“去年段志玄出击吐谷浑,就是因为打了胜仗没有继续追击,消灭其主力,结果刚一回军,吐谷浑军又跟着来了。如今伏允兵败逃走,我军不费多大气力就能将其消灭。这么好的机会如果不利用以后一定会后悔的。”
而李大亮却不同意,说:“马没有草食,远追不免疲乏。我军反正已经打了胜仗,不如暂且退兵。”
李靖想了想,伏允放火烧草,是惧怕唐军追击,越是这样,就越有追击的必要,战马缺少青草固然困难,但大唐继续追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胜利的把握也就更大。
段志玄的教训确实值得借鉴,打仗不能以把敌人打跑为目的,何况自己年高体弱,以后还能有几次征战沙场的机会,这灭国之功也是一个极大的诱惑。
他想到这里,果断地下达了追击的命令,并且将部队分成两路,南北夹,:侯君集等走南道,自己和李大亮等走北道,同时并进,合击伏允。
北道唐军在李靖的亲自指挥下,一路行军,一路侦察寻找吐谷浑骑兵踪迹,三战三捷,缴获大量粮草牲畜,保障了唐军的给养。
将士们越过积石山,一直追击到赤水,遇到伏允手下权臣天柱王的精锐骑,,在那里据险固守。
李靖帐下的薛万均、薛万彻兄弟虎将,大吼一声冲入敌阵。
不多时,兄弟两人身上都已受伤,两匹战马也先后跌倒。他们徒步奋战,又砍杀敌人多名。李靖派遣将领入阵助战,终于把吐谷浑军杀得落花流水,天柱王只身伏鞍逃跑。
也许是命中注定,天柱王在逃跑途中遇上了薛仁贵。
薛仁贵身穿白袍,手持方天画戟,威风凛凛,一个回合就结果了天柱王,这个号称吐谷浑第一勇士的天柱王,不到一个回合就被斩杀,旁边的吐谷浑士兵都吓傻了,纷纷跪地求饶。
与此同时,南道唐军由侯君集等率领,深入无人之境二千余里,人饮冰,马吃雪,终于追上伏允,大破敌军。
伏允只带着数千人马,仓皇西逃。
李靖得知伏允行踪,率领北道唐军继续追击。
沙漠中没有水,将士们口渴,就用锥子在马身上扎一下,吮食马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