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初衷难改

青铜秘藏 幸十三郎 3139 字 10天前

王副市长很明显地下了逐客令,总编辑尴尬站起身:“王副市长,那……我就走了?”

“好吧,我不送了!”王副市长等总编辑走后,他上前关好门。

“楚辞,你这篇文章,我一连看了三遍。每看一遍,感受都不一样。第一遍还没有看完,我的肺都快被气炸了!我们呕心沥血、废寝忘食、披星戴月地为经济开发区工作,你在背后捅刀子!”

王副市长看见楚辞想解释,他急忙制止:“你别解释,我的话还没有说完!G市家底子太薄,搞经济特区容易吗?刚刚搞出一点儿成绩,你就在G市脸上抹黑!这算什么?我看这是公开在和G市唱对台戏!为了保护来之不易地投资环境,不动摇我们建设经济特区的决心,搬掉任何阻碍我们前进的障碍,我当时……连把你抓起来的想法都有!”

王副市长炯炯有神的眼睛,一直盯着楚辞。

楚辞毫不在意地笑笑,他无畏地迎着王副市长刺人的目光:“抓我?对你来说易如反掌!你为什么没有这样做?”

“我很快就冷静了……我耐着性子看第二遍,觉得你说的还是有些道理……”说到这里,王副市长的语气缓和了:“你的文章,引发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经济特区的建设与发展中,关键看领导者心里想的什么。你把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站在这个基础上来求生存与发展,那么,你就不会偏离轨道。反之,就会走向相反的方向……”

王副市长又点燃一支烟,对楚辞侃侃而谈:“看第三遍时,我的气消了。经济特区的利益再大,也是一个局部问题,它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中央的统一部署,它不能偏离,更不能凌驾于中央之上,形成对中央的法律法规不管不顾,我行我素的独立王国。你在文章中这一点提得好,非常尖锐,可以说在我头脑发热时,你给了我当头棒喝,使我猛醒。G市的汽车问题,我是始作俑者,从它的提出到实施是我一手完成的。从表面现象来看,进口汽车给G市带来滚滚财源,我们在几个月的时间,完成过去几年、甚至十年、二十年没能做成的事情。G市这些翻天覆地变化,我相信你也看到了,过去的G市,已经不能与今天同日而语……”

说到此,王副市长沉默了,他连吸了好几口烟,才重新开了口:“在你发表这篇文章之前,海关与警局给我反映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最近以来,查获走私的案件与日俱增。以这几个月查获的走私案件为例,就是去年一年查获走私案件的总和!大宗的走私香烟,原油,从海上涌向G市。这说明了什么?当然,高额的利润,是走私分子铤而走险的重要的原因之一。那么,其他原因是什么?经过苦苦地思索,我找到了答案……”

王副市长不再看楚辞,他望着别处,声音非常低沉:“这个答案是痛苦地,发人深省,它的后果怵目惊心……”

“王副市长,恕我直言。我姑且不论政府的办事机构与港商合作一事是否合法,就以G市以进口汽车零配件的名义,实际上是整车进口而言,这是非常错误的!它不仅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布署,挠乱了整个汽车市场,给国内的民族汽车工业带来灾难性的打击,还挠乱了金融、钢材市场,甚至与汽车工业有关的行业,都引起连锁反应……这不是危言耸听。据我了解,为了买便宜的进口汽车,才两三个月,全国各地就有数十亿的资金被调往G市,使金融机构的资金调拨失去平衡;钢材因汽车工业的不景气,普遍呈下滑的趋势。国产汽车在性价比、功能、外观等等方面不占优势,大量的产品销售不出去,严重积压;围绕汽车工业服务的中小配套企业,更是举步维艰!

“说得好!”

楚辞不管王副市长此话是真情还是假意,他干脆把心里的话,和一些没有见诸报端的看法,痛痛快快地说出来。

“G市此举,一来涉嫌偷、漏国家关税,更为严重地是在冠以政府行为的名义下,实施的是大量的进口汽车走私!”

王副市长听到楚辞说出比较敏感的话,尽管他也知道这是难以回避的事实,猛一听到,还是觉得难以接受,他想分辨,楚辞毫不客气地制止了他。

“王副市长,你听我说完,你也别介意‘走私’这个词,事实就是如此。与其遮掩、回避,还不如痛快地承认。”

楚辞既然说开了,也就不顾王副市长的面子:“你刚才说你找到了答案,我把你没有说出的答案说出来——G市海上走私日愈猖獗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G市疯狂进口汽车所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用这句话来形容G市的做法不准确,但很形象。王副市长,用走私赚来的钱,建设经济特区,这在全国都没有先例,也不符合国法,更有悖于开办经济特区的初衷!”

“你说得对,所以我说这个答案是痛苦的!”

“我冒昧地问一句,当初这个决定是由谁作出的,又是谁批准的,最后如何形成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副市长想起自己如何三番五次找宋立军,苦苦求他、说服他同意这个项目;他又如何置宋立军的要求、警告于不顾,不仅事前没有向国家有关部门通报,直到现在也未向中央去函,反而扩大了进口规模,加大了进口速度。

虽然宋立军批准了,可以说责任全在自己身上。

好汉做事好汉当,没有必要躲避:“我已经告诉过你,这件事我是始作俑者。至于是谁批的,这不重要,你也没有必要再问。政策决定以后,关键是执行者如何做的。做的好,也许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做得不好,就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王副市长手中的烟,己燃到尽头,他没有察觉,等烫到手指,他才把烟头捻灭,又取出一支吸上。楚辞所说的话,王副市长感到震撼。一个记者,有着清醒的头脑,犀利的目光,敢于直抒己见,他身边为什么没有这样的人呢?一个决定政策的人,在决策过程中,能有这样的人在身边,那该多好。可惜地是,他周围的人唯唯喏喏,听不到一句真话。难道是自己专横,听不得不同意见?还是世风日下,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地不正之风尘嚣日上?

王副市长望着正气凛然的楚辞,他困惑了:“楚辞,如果调你到市府工作,你会不会考虑?”

“不!”楚辞一口拒绝。

进入市府工作,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王副市长有些意外,楚辞为何不屑一顾:“为什么?”

“不为什么,我不是这块料。”

“没有人天生下来就是做这或做那的,拿我来说吧,出生于诗书世家,当过商店的伙计,做过教书的先生,开了公司,我又当了经理,一干就是七、八年……”王副市长看中楚辞,想以自己的经历为例说服楚辞在他身边工作。他不相信楚辞说的话,仍不死心地问他:“你有没有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