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她必须协调好有限的工业力量,保证发展顺利。
这里面的重中之重,自然是【土简三酸两碱工程】和【煤铁】:
大进面前正矗立着两座一炉三膛反射炼钢炉。
所谓“反射炉”,即是一种室温火焰炉,炉内传热方式不仅靠火焰的反射,其更主要地借助炉顶、炉壁和炽热气体的辐射传热。
而这座新炉的技术思路,乃是炎华传统炼钢技术的发展延伸,基本原理近似后世的转炉炼钢,也是利用鼓风氧化掉铁水中的碳、磷等杂质,不过转炉炉温较高,此种流行于炎华农村的传统炼钢是在低温中进行的,而它的操作步骤,简单来说,就是让生铁在炉内熔化后不断搅拌,由于铁水中的碳被氧化,含碳量降低,熔点提高,它会变成糊状。
这时用铁钎把它团成圆团从炉中取出,用锤击打,挤出里面的炉渣,就变成了钢。
是的,这就是【炒钢法】。
陆大古最早成功掌握的批量炼钢技术。
在石器时代任务晚期,大古就是靠它真正意义上跳过了两个大版本,那时他成功发明了最简单原始的反射炉:
在地上挖个直径、深度30厘米多点的扁圆形坑,坑旁边斜着挖个槽,用来烧火的时候添柴,坑上面用砖砌炉造窑,炉用大风箱吹风,把铁投进炉窑内翻炒,每十五分钟就能炼出一炉钢,每炉钢重四公斤左右。
往后多年,陆大古手上真正有效率的批量产钢法都是在这个基础上“生长”出来的,总体上,不管怎么改,都以扩大炉膛、改善火道结构,使火力更旺,炼钢增多,出钢更快为主。
小主,
至青铜时代任务中晚期,他已经能做到用反射炉每炉一个半小时,产一百到一百八十斤钢,只需十几人构成班组各司其职,每天能炼一吨高质量钢。
不过大古依然不满意,认为传统低温炼钢还有改进空间,继续精研。
于是一炉三膛反射炉诞生了。
它前左右三个炼钢炉膛,后有出煤渣和鼓风口,为使火力均匀反射三个炉膛,陆大古特别增加了三个闸门,将流程简化到全部操作仅需十一个人就能完成,每炉一小时,每小时产钢四百二十斤。
这样一座占地数十平米的冶炼炉,黑军目前仅需三十多座,只要矿料跟得上,就绝对足够供应目前整个占领区的农具、武器锻造,保证来年山东到处都能看到崭新出厂的曲辕犁、锄头铲子镐头梭镖,黑军战士人人带刀。
“啪嚓。”
大进翻开手中的笔记本。
“....噗嗤。”
然后在目光从炼炉回到手上的瞬间,她没有绷住。
这个厚重的笔记本是陆大古写给她和将来的同志们的工业指导读物,翻开它的封皮,会看到序页几笔线条画出一只毛发顺滑的狼坐在正中间。
狼笑着说话:
【你好,我是本书的作者陆大古,这是一本需要大家好好爱惜和保存的工业知识丛书,请大家妥善地保护和使用它。】
再翻到下一页,就是刚刚把大进逗笑的内容。
陆大古在页角试着去咬自己的尾巴,那头狼正在原地转圈。
然后是正文。
【土简工业系统建设指南】
【你好,同志!如果你看到这里,证明你接过了知识的接力棒,不管你在何时何地,祝你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
【本书致力于在四面处于敌人包围的环境下,在旧势力的夹缝中就地取材,使用简单、方便、耐用、随处可见的材料,建起属于我们自己的工业系统,壮大己方,包括战士们和群众的力量,为长期可持续的斗争打下坚实基础。】
【籍此,相信,每一个看到这里的同志都可能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要知道,美好的未来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
【所以,为了新的、更加公平、更加光明的未来,不懈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