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方答道。
临安时期,靠着包括贩卖私盐、人造琉璃宝石、工艺品制造等多项风生水起的“生意”,加上定海地区及周边捕鱼、耕作、采购等活动,黑军尚能维持相对充裕的生活。
而来到东北以后,日用必须品,如布匹、药材等就构成了困难,黑军一面要打仗,一面又要筹饷———是的,黑军除了极规律的训练学习、健康作息、管吃管住外,还会按时足额发放军饷,士兵加入进来可不是“打白工”的。
陆大古感觉到,由于金国粗放的抢劫式移民、税收,养出一大群脑满肠肥的“女真老爷”的同时,人民的生产和商业活动也受到极大干扰,遭到严重的盘剥、破坏。
以致他们到来以后,需要面对物质层面的贫乏。
譬如他们平时不能训练匍匐前进。
因为摩擦地面很伤衣服。
部分营连还出现了战士营养不良的迹象。
事实上,整支队伍里每月柴米油盐钱靠临安时期赚得的,和东北消灭猛安谋克、地主缴获的,基本充裕。
可乡民们自己也生活贫乏,以致没法卖出多少东西。
有钱也花不出去。
“不过经过我们的教育,加入进来的战士们大多都能有了分配土地、消灭上等人等等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农民而战,所以能在艰苦的条件下没有怨言。”
“加上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一样的苦,我们做好了公平,他们也并不怨恨什么人。”
黑军里有几条明显与同时代其他封建军队区分的规矩。
第一是经济公开,士兵能看到伙食费用在了什么地方,每月用度若能结余,还会下发作零用,这个办法,士兵都比较满意。
第二是按时发饷,绝不拖欠,不过任何军官的手,直接从军需官那里领。
第三是平等,从陆大古本人到下面的班长伙夫、战士,都明明白白地吃一样的饭,谁都没有权利当硕鼠、开小灶。
第四是禁止打骂体罚,士兵犯了错误可以用军纪惩戒教育,但决不允许任何军官对任何士兵动用私刑,敢有违令的,检讨、通报、撤职,情节比较严重的,直接移出黑军作战序列。
有这几条规矩在,再加上军官和战士们经常地谈笑交流,许多加入进来的人都感到黑军同外面是两个世界,像一个火炉,很多时候,新兵进来,马上就融化了。
“艰苦是一时的,请你们放心,我们能打得好仗,也搞得好后勤。”陆大古告诉千夫长,“只是,训练方面,要再抓紧些。”
正常讲,按大古本来的标准,士兵上战场起码要练三五个月,然而起势的需要让长期的休息训练变得不可能,只有让部分兵力设法避开些许战斗,争取抽空训练。
“请你们向大家传达一下,最迟下个月初,盐的供应就能完全跟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