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浩荡大势

演变战役 力量焊接 1386 字 15天前

“嗤!”

一名汉军士兵把刃尖刺进一个魏军士兵胸口,拔出背后的大刀,一刀抹了敌人的喉咙。

脸上溅撒几滴热血的汉军士兵抬头看前面,他的袍泽已经控制住局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在刚刚,汉军先手炸药包清理战场,然后弩兵和刀盾兵、枪兵过护城河抢占点位,争取一个突出部,再架起防护,对城墙脚下挖洞,以备塞入炸药包炸塌城墙:

这样一座坚城加上大批守军,硬耗没有十天半个月是拿不下来的。

所以汉军作为攻方不打算按常理走。

守将隐约觉得不妙,从他的视角只能看到汉军挖土,接着不到一刻钟,他们撤走,再然后。

“轰隆!!!———!”

冲天的土喷泉中,小段城墙垮塌。

结局已经注定。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转到陆大古攻赵的主战场,这里,陆大古采用的策略也是速决战,以近几年积攒的火药,和进一步建设发展工业化系统获得的产能为支撑,生产力压人,强硬地碾碎赵军防线。

荒野上扎营的他手里拿着截麦穗,心里默默估算其种植产量,这是赵地本地的品种,未经专门选种育种的麦粒那干瘪瘦弱的样子看得他直皱眉。

他把它保存在笔记本夹缝中,描画记录它的特征。

从目前调查来看,他暂且判断赵地麦种利用价值偏低,具体情况还需来年种植实验:

小麦通常只能收一季,三四月种,七八月收。

对于各类作物,经过长期的农业实验,陆大古将它们的各类指标划分为三类:

一,产量,能把人的肚子填饱比什么都重要;二,抗生物逆境,如病虫害;三,抗环境逆境,如大风、寒冷、高温等。

对于小麦,现目前他的成果是通过科学种植和选育增产了10%以上,多次改进了农民的种植方法,发现了能在含盐量4%的水中生长的麦种,他正朝能在盐碱地里长的小麦努力,后续的冬小麦实验也需提上日程。

大古模糊地记得,进入空间以前,他在书上看过,小麦是自然界产生的杂交产物。

他沉吟少许,顺手在纸上写下“远缘杂交”四个字,画圈。

继而收起笔记本,注意力拉回到战场。

成千上万的汉军士兵前赴后继奔向几百米外的敌军城墙,他们身着玄色军服,戴头盔,持钢制刀剑,推动攻城器械,包上铁皮的木质滚轮裹挟起灰尘,浩浩荡荡地要将一切阻拦之敌淹没。

战斗一月有余,陆大古已经横推六百里,连下八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