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做那么大的量,味道能保证吗?”
“还有,不是什么时候都会像现在这样这么忙,只有周末和节假日的时候你们才会回来。我换那么好的机子,平时做那么多干嘛?”
“爱吃吃,不吃去其他家,想吃就在这儿等!”
范爷爷总是一个火爆的脾气,他从来不伺候别人,同时他做人也非常的正派。
在张浩这接近二十年年的记忆中,也就是上高中的时候,一个从包子5毛钱涨到了一块钱一个,以后就再也没有涨价过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时是物价飞速上涨,如果不这样做,包子铺可能就经营不下去了。
就这样,范爷爷觉得涨价也有些过意不去,就把包子做的比以前更大了一些。
而这些年物价仍然在上涨,范爷爷家的包子用的还是原来的那些新鲜猪肉,也就是大小变成了过去那样大。
清河镇有三大支柱产业,一样是花生,一样是关于两个景点的旅游业,还有就是镇上农户们养的猪。
所以镇子上面的猪肉就很不错,范爷爷家就和有一家养猪的农户一直合作。
无论价钱如何,他们一直要求提供的都是最好的猪肉。
范爷爷就说过;“本地人就得吃本地的猪,而且我们这边的猪肉本来就好吃。”
他们每天晚上就在这间包子铺里面处理着食材,来往的路人都可以看到他们。
他们就在那个玻璃门后面处理着食材,想要观看的人也可以走进来。
而在蒸汽笼旁边还有一个大锅,大锅里面煮着热水,用来下馄饨。
人多的时候总是馄饨先好,因为馄饨皮薄,容易被煮熟。
而且馄饨包的也比较快,只需要范奶奶一个人就能包好。
每次等到范奶奶揭开锅之前,都会拿出那种以前大家在看《水浒传》时,梁山好汉聚义喝酒的那种碗。
只不过范奶奶给我们盛馄饨的碗是白底透着一股青花瓷的颜色,最后又被几道青色的横线装点。
张浩记忆中,几十年里他们吃馄饨用的都是这个碗,从来都没有变过。
而就在混沌出锅之前,范奶奶都会将一个又一个碗摆好,最后用勺子一个一个放入蚝油,按着顺序又放入油盐酱醋葱等调料,而后就是一勺滚烫的馄饨汤将这些底料瞬间搅匀。
之后范奶奶就会将混沌平均的分到每一碗,这时需要的食客就可以从旁边端走自己的那碗。
碗并不算大,但也不算小,如果不会端的人很容易就被里面的汤烫到手,
小时候的张浩就不会端,经常都是旁边帮工的吴奶奶帮忙。
而现如今张浩早已经长大,他两只手用四根手指垫在碗底,大拇指把住上面的碗边。
随后耳听八方,眼观六路的将这碗馄饨带入到店内的八仙桌上。
范爷爷家的店铺内并不大,店里面只有四张八仙桌,一共也就只能承载32位客人。
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将这里的食物打包带走。
但是真的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都会在店里面吃。
一是用这里的餐具,在这个环境,吃这些食物时味道更好。
二是很多人来这里吃饭并不仅仅只是吃饭,而是在怀念过去的那种味道。
张浩先是用陶瓷勺子先是舀了一点馄饨汤,放在嘴唇旁边吹了很长时间才能下口。
因为小时候的张浩就在这里吃过无数的亏,这碗馄饨极烫,因为有一层油所以看不出来。
如果这个时候你盲目的喝一口,那么只会导致整个口腔都被这种灼热所替代,而后被烫到怀疑人生。
张浩喝着第一口馄饨汤,就一个字——鲜。
这种香味主要是那几种最简单的调料调制出来的,没有味精等其他的异类。
是一种很简单的味道,和记忆中一模一样。
吃馄饨就得赶快吃,因为一会儿之后就会被馄饨汤影响,随后就会起疙瘩,口感就不会好了。
在张浩吃完半碗馄饨之后,张浩终于等到了自己的四个包子。
一口吃下去包子的面皮非常的干燥和弹软,里面的肉也非常的鲜明,并不像外面卖的包子那样非常的油,而是另外的一种干燥。
包子是猪肉大葱馅的,主题大概百分之九十都是猪肉,而且大多都是瘦肉,大葱只是为了去腥。
包子馅就是那些被范爷爷他们剁了一晚上的猪肉,早晨包好之后现包现蒸,味道非常的好。